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劳动教育何以再引重视

2022-05-10 11:25:42    光明日报

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日发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显示,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不同年级段。小学生将被要求会炒西红柿鸡蛋,搞得了盆栽水产养殖等。

此前,我国中小学就有劳动教育,不过一直存在被边缘化、弱化等问题。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就直指这一问题,提出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这样的报道频频引发社会热议。

将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而要让学校、家长和社会真正重视劳动教育,需要对症下药,找准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软化的根源所在,强化依法治教;同时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推进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中小学校按课程方案与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课程,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但具体到学校办学实践中,却存在重视智育,轻视美育、德育、劳育等功利化、短视化办学倾向。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按课程与中高考的关系,把课程分为“主课”“副课”并区别对待,结果就是所谓的“副课”被挤占成常事。如果依法治教不能落在实处,“五育并举”不能被坚持,那么即便劳动课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其被弱化的老问题将依旧存在。

对于劳动教育,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有家长就对劳动课的设置持保留态度,认为孩子去学校是读书不是去做体力劳动。还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引导”学生从事体力劳动、生产劳动,系逆势之选。炒菜的话,买一个机器人炒菜机就能解决问题,让学生学炒菜似无必要。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替孩子包办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宜,将劳动立作学习的对立面,甚至用“不努力读书,今后就去做‘苦力’”等对孩子进行“恐吓教育”。这些错误的认识与教育方式亟须纠正。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很难说,学生不愿意成为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的现象与“崇尚读书、漠视劳动”这一观念的长期影响没有关系。

实现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纠偏,需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对照2020年发布的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或可将劳动教育评价作为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实践。评价学生是否上好劳动课,显然不应采取结果评价方式,进行所谓的劳动课考试,而应关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表现,重视学生对劳动的体验,进行写实性、过程性评价,将其纳入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学校和家长必须意识到,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培养,如此方能为孩子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蒋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香港注入强大发展信心
下一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须着力几个“强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