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我以青春长报国

2022-06-01 16:17:05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12年我高中毕业,如愿考上了大学。翻过云南西部绵延的高黎贡山,我从腾冲的小山村坐了10个小时的大巴到达昆明,又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我心潮澎湃,立志要在这个奋进的时代努力奔跑。

在大学学习期间,我被校园里的一张征兵海报深深吸引,激活了深埋在心底的从军报国梦想。我来到位于内蒙古大草原的营地,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刚来到部队的时候,我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体能课目落后,成绩经常垫底。从小习惯了南方的气候,在这里不得不面对冬日刺骨的寒风。早上出操跑步,口鼻呼出的气息,没过几分钟便在口罩上结出了冰疙瘩。即便如此,我坚信“笨鸟先飞”,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加练一公里、多流一些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体能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回到校园后,秉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我努力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学习生活中,鼓励更多有梦想、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奔赴军营,投身实现强军梦的实践。在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间节点,我和其他退役大学生士兵一起举办活动、开展宣讲,在校园里推动国防教育,激发更多人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大学读博期间,我选择乡村振兴和环境治理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到岭南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的欣欣向荣,我在实地调查研究中见证着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自己的专业,我扎根田野,努力把自己变成“土专家”和“田秀才”。我深深地感受到,走出大山,一路求学、参军、科研,是为了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明白这个道理后,我选择来到湘西的一个村子,在这里担任公益图书馆的驻村馆长,探索通过改善乡村教育激发乡村活力。同时,我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当地的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建设等,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心怀强军梦的少年,到在祖国田野探索实践的研究生,我在与时代同行中收获了成长。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赶上了好时代,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争取跑出好成绩。

(作者为清华大学学生李正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特色优势“照亮县城”
下一篇: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