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非全”维权成功,推动扭转学历歧视

2022-06-09 15:32:20    光明网

因无法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家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浩哲一纸诉状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时隔近半个月,此事有了最新进展。据报道,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对此前联合印发的《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等5项奖补实施细则》进行了重新审定。明确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并于6月2日正式发文。

也就是说,法院还没有开庭,此事就已经得到“圆满”解决。这也可以说是“非全”维权的成功。要推进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扭转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消除学历歧视,求职者应增强维权意识,积极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取消歧视政策,并追究实施歧视的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以此促进全社会形成公平就业意识,给不同学历、性别、年龄的求职者平等的竞争与发展机会。

虽然地方政府在制定引进人才补贴政策时,可以自设人才标准。但是,以学历作为制定、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的依据,从本质上说是“唯学历”论。实施这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当地看重的是人才的“学历身份”,而非人才的实际能力与具体贡献。

把“非全”排除在补贴政策之外,折射出当地存在唯学历用人导向,而这是和国家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与人才评价改革背离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印发实施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从现实看,我国各地出台人才政策、进行人才招聘,都依旧存在唯学历、唯名校导向的问题,如有的企业直接面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进行招聘。而对于这些违反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的招聘,却鲜有求职者维权,不少求职者担心维权无力改变情况,还费时费力。

显然,如果连这种公开的学历歧视都没办法纠正,那么,隐形的学历歧视就更难纠正了。推进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扭转唯学历、唯用人导向,应该从清理这些公开的“唯学历”人才政策着手,只要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政策、招聘公告中明确提出限定求职者的学校、学历,就涉嫌学历歧视。

一是地方政府应该有推进教育与人才评价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监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推进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的改革意见与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引进人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招聘用人工作进行督导,督查存在唯学历、学历歧视的情况,严厉追究推进破除唯学历、唯名校改革不力的地方政府的责任;三是求职者自身积极维权,就如这次提起诉讼的刘同学表示,“最重要的是改变全社会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也希望其他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能够相信法律,勇敢而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熊丙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省儿童医院无创DNA筛查乱象,不能止于自查
下一篇:用良法善治呵护公众免受噪音侵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