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高质量气象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2-06-15 11:08:29    人民日报

对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的了解掌握,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不久前,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到2035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文件的出台,对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气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今,中国特色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总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已由跟跑为主发展到跟跑并跑并存的新阶段。今年6月4日至6日,新一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影响江南、华南等地,中央气象台4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于4日9时将暴雨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并于18时联合水利部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广东、广西、福建等相关省份应急响应机制随之启动。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以高质量气象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对此,《纲要》明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落实好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等七大发展任务,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离不开气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经过多年攻坚克难,我国数值预报业务体系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跻身国际前列,气象卫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纲要》将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三方面,对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出部署。各地气象部门要按照《纲要》要求,从多方面发力,紧扣目标尽快补齐短板,加快推动气象科技创新。

实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还要进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为此,需要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更好保障农业、海洋、交通等领域的气象需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等等。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细化需求,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智慧气象服务体制机制、内涵外延,才能让“气象+”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8分,再创新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根据《纲要》要求,持续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定能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好服务国计民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保驾护航。(李红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造更加安全舒心的养老环境
下一篇: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