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警惕“数字藏品”背后的“数字骗局”

2022-06-20 23:30:27    光明网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而在数字藏品火爆背后,投诉接连不断。据报道,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平台涉嫌炒作、哄抬价格;商家虚假发货、不退款;数据丢失,购买藏品被盗等。

数字藏品作为一种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对传播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认定及监管标准尚未建立,导致乱象丛生。发行数字藏品的平台“玩法”大致相同:数字藏品的获得途径包括预售、拍卖、抽奖、开盲盒、合成、拉新用户注册等方式,用户花几元至几百元即可抢购,发售即“秒光”成为常态。

数字藏品中的套路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媒体报道来看,有的平台先以低价藏品吸引用户,再把一些实际价格并不高的藏品价格抬高,用户花大价钱买入又转卖时,订单被长时间锁住无法成功交易,过了这个热度,藏品价格就会不断往下跌,由用户来承担损失。而商家圈钱玩“失踪”同样会让消费者难以维权。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哄抬价格、虚假发货外,数字藏品平台交易安全也存在不少隐患。对此,消费者若不加防范,很可能会上当受骗,招致自身权益受损。诚如专家提示,数字藏品不应当具有任何金融价值,不要试图通过炒作数字藏品来获取短期收益。当然,尤为重要的是,选择数字藏品平台,要认清其背后的资质。

同时,市场监管不能放松。数字藏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认定及监管标准尚未建立,当前涉数字藏品的相关监管和法律规制仍存空白。所以,相关部门当尽早出台相关法规,明确数字藏品属性以及平台准入、经营规范等准则,让市场更规范。

此外,平台要切实负起责任。最基本的,平台必须依法行事、诚信经营,不能蒙蔽套路消费者。正如专家表示,数字藏品平台要制定对“上链”资产权属及来源审查的相关制度,包括权属审查的资料要求、审查标准、知识产权纠纷的投诉处理规则及投诉处理流程、知识产权保护的日常监测及处理机制等。这些机制完备了,也有利于消弭乱象,规范市场。

市场规范才能惠利各方。数字藏品初入市场阶段,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国家对虚拟货币风险防范虽有明确规定,但对数字藏品等虚拟资产及衍生品的监管仍有不足,这也正需要相关部门面对市场变化,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完善法规及创新监管措施,让“数字藏品”背后的“数字骗局”真正绝迹。(杨玉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