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切实减轻市场主体不合理负担

2022-07-06 10:58:31    人民网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国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借疫情防控违规设立收费项目、强制捆绑销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以切实减轻市场主体不合理负担。

近年来,各地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整治,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企业负担不断减轻。但涉企“三乱”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时下,在一些垄断性较强的领域,有的收费主体利用优势地位自设收费项目;有的金融机构让企业承担不应有的评估费、服务费、证明费;有的行业协会商会借助行政权力“搭车收费”。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乱罚款、乱摊派问题。相关现象影响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破坏营商环境和政府公信力,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大力整治。

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关键要让举措“带电”“长牙”。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行动方案》聚焦社会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等五个领域,要求对实地抽查发现的涉企违规收费项目严肃整改、坚决取消,对违规收费主体采取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予以联合惩戒,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重拳出击、猛药去疴,才能提高违规成本,形成震慑,督促收费主体规范自身行为。

综合整治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此次整治更加注重协同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加强部门配合、上下联动。这就需要更好发挥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行业监管与市场监管的协同作用,采取明察暗访、抽查检查等方式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积极性。例如,企业及个人增强维权能力,主动提供线索;媒体组织调查,通过公开曝光、反馈意见等形式“揭盖子”。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当举报渠道愈发通畅,社会监督效果显现,形成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的积极互动,就能形成抵制违规收费的高压态势。

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是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的重要举措。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为了让企业安心经营、轻装前行,同时更好保障就业,为民生托底,各地各部门已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能否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关乎企业发展,关乎经济大盘,更关乎国计民生。

凡是降费减负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凡是借疫情违规设立收费项目的,凡是不按要求执行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的都要坚决予以整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彰显了对涉企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将专项整治落到实处,研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定能让惠企政策发挥效能,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重回健康发展正轨。( 郑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下一篇:社会发展需要有志拼搏的年轻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