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全民见证“福久”产子,长江江豚保护重要时刻

2022-07-06 11:00:42    新京报

7月5日,生活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长江江豚“福久”顺利“产子”。媒体通过直播的形式公开了这个过程,无数网友得以见证一头幼小江豚的“新生”。新生小江豚是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的第二代长江江豚,标志着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长江江豚仅剩约1010头。对江豚的生存前景,舆论一度相当悲观。因此,此次公众所见江豚的“新生”,是哀乐与挽歌已隐约响起之际的生命逆袭。江豚对水质要求较高,这也证明了长江“十年禁渔”、入河排污口治理、岸线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对长江水质改善效果明显。特别是禁捕后,渔业干扰变小,鱼类资源丰富,江豚觅食、嬉戏的通道被打通,分布区域变大,因此逐渐出现在武汉段甚至进入支流汉江。

野生江豚成群出现,是一次环保政策的验证。长江江豚的种群状况反映着长江的生态健康状态。人工环境中的长江江豚繁育技术研究和成功实践,其价值则是借此深入了解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种生物学特征,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可以推动建立综合性、开放性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平台,推进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多学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此前,直播野外观测江豚已有多次尝试,舆论热度很高。事实证明,全民参与对推动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价值无可替代,江豚更是因其特殊生物学特征而富有公众亲和力、影响力。新媒体兴起后,也为向公众更好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意识、文明观念、科学常识,提供了以往难以想象的便利条件。此次江豚分娩直播,主要价值也在于此。可以说,人工繁育和野生种群保护,是野生动物保护不可或缺的双翼。

人类能够目睹这一物种的“新生”,既是人类为保护江豚所做努力的光荣,也是人类做到维持这样一个可爱、重要水生物种存续的幸运。须信苦心天不负,鱼龙潜跃水成文,亲眼见证,实感荣幸。(宋金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下一篇:社会发展需要有志拼搏的年轻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