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六千字论文致谢”为何让人格外感动

2022-07-06 11:07:24    北京青年报

大四学生苏正民,因为他的论文致谢再一次走入人们视野。这篇毕业论文2.5万余字,致谢部分6000余字。在这6000字里他感谢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让他在大凉山从辍学放羊到一步步坎坷求学走出大山的人们。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小时候的苏正民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据他回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庆节期间全家人要一起收水稻、打稻谷、晒谷子,这对自己和姐姐来说就是一次辛苦的“大锻炼”。(7月5日《中国青年报》)

毕业季也是感恩季,当莘莘学子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那些曾经的过往值得回味,那些长久的陪伴值得感念,尤其那深深家长情,浓浓师生谊,都需要感谢与报答——感恩父母之慈,还以孝;感念老师之育,还以情;感恩祖国之恩,还以爱。我们在毕业离别之时,在人生进阶之际,去好好思考如何感恩,去好好表达感恩之情,去认认真真传递感恩文化。六千字毕业致谢,开启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为自己也为所有的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一则,于内心深处的表达才最真实。感恩是真挚的情感表达,也只有遵从内心的表达才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不必刻意于酒席之欢和觥筹交错,对父母、老师、祖国来一次深情的告白,畅叙一下内心的真切感受,把之前想说未说的话尽情地表达出来,就能用心灵温暖心灵、用感动传递感动、用激情点燃激情。这个时候,家庭聚会上的深情告白,毕业典礼上的真挚倾述,留言册上的内心独白,甚至于无声中的深情鞠躬和紧紧拥抱,分别时的泪眼婆娑,都能获得更长久的情感共振。

二则,长远出发才能历久弥坚。感恩当然需要“行在当下”,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是个人之福和社会之幸。因而,眼前的感恩可以浓烈,就像甘烈的美酒那样香飘四方,但更要做到润物无声的长期坚持,将之塑造成为一种固化的人格修为,成为浸润于身液中的素养。感恩应当长久坚持、愈久弥醇,让那些被感恩的老师和父母始终被牵挂、被惦念、被探视、被关怀。

三则,出自真情的流露才能感人。《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表达感恩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乏一些物质化、金钱化和攀比化的表达。重视物质表达的感恩不仅脱离了感恩应有的基本内涵,还助长了不正之风。比如一些人热衷的“谢师宴”,不仅会加重家庭的负担,形成纷纷效仿的攀比风气,也脱离了感恩的初衷与本原。其实,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比如用压岁钱置办一次小型的茶话会,或者亲自烹饪几道可口的家常菜,或亲手制作一个小纪念品,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更能表达心意。

四则,以群体的方式致谢更加浓郁。个人的感恩表达固然不可缺少,并且要充满创意,如此才能体现差异性和个体化,而不至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同时,每个人的情感诉求不同,表达的方式也必然存在差异。不过,共同经历有着共同的情感,组织一次毕业感恩晚会,让每个人都诉说衷肠,或送送礼物,或谈谈感受,或表达诉福,以集体的氛围去感染、传递和带动每个人,让那一刻的场景在内心定格,成为一种精神财富历久弥坚。 (堂吉伟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下一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