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智慧助老需久久为功

2022-07-11 10:32:58    经济日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深入开展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帮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此举对于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充分享受数字化、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支付、网上叫车、外卖点餐……在信息技术与大众生活深度融合的今天,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通过智能手机得到解决。这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出示健康码、查询行程大数据、查验核酸检测记录已成为出入公共场所的基本要求,预约挂号、接收防控信息、采购生活物资等数字化生活场景明显增多。但是,由于老年人普遍对数字技术学习困难,本应提供便捷的数字技术却成为老年人在消费、出行、就医等过程中的“拦路虎”,阻碍了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的红利。

近年来,相关部门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出台标准规范,引导适老化改造。不少网站和APP运营商也积极回应关切,图标大了、音量高了、广告少了、操作简化了,老年人的网络应用环境日益友好。

然而,数字适老,没有最“适”,只有更“适”。和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的海量需求相比,针对老年群体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仍存在数量不多、种类不全、供给不够丰富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3.2%,相较于73%的全国总体网络普及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有质量、有温度的数字适老产品,逐步构建老年数字生活的应用场景。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补齐民生短板的迫切需要,也是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数字时代,让老年人不“掉线”,全社会参与能形成更强大的合力。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老年人虽然很想融入数字生活,但由于操作使用困难、记忆力减退等因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手足无措。对此,家庭和社区应当承担起“数字反哺”的重要责任,通过开展专门培训、手把手教学等方式,用耐心和热情帮助老人扫清智能产品的使用障碍。

智慧助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花样翻新的新功能,全社会应当持续努力,不断消弭数字鸿沟,让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告别“数字失能”,共享数智生活。(康琼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发货不退款,免税品岂能“免售后”
下一篇:规范有序发展零工市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