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青年教师在坚守中实现自我价值

2022-09-16 09:07:09    人民网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其中坚守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和支教教师的事迹令人感动,也引起社会对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的关注。近年来,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尊重,不少青年毕业后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基层任教。这是社会尊师重教的最好体现,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坚守边远艰苦地区对青年而言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如何让青年始终保持一腔热情,唯有帮助他们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解决物质困难让坚守边远艰苦地区的教师潜心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奔赴中西部地区、乡村基层任教。他们肩负起建设边远艰苦地区的责任,努力用自己的教具改变偏远地区的局面。他们的选择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尊重。我们要为教师在基层和乡村实现安居乐业提供必要条件,包括住房、绩效工资、编制保障、职称评审等方方面面,有效解决困扰教师们的“痛点”。唯有尽可能减少教师们生活中的烦恼,他们才能更加专注地投身教学,唯有让青年看到我们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才会激励更多优秀青年投身中西部扎根基层。

更多中西部基层特色的锻炼让青年教师更好融入。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不断攀升,人数由十年前的17.2万人次跃升至如今1144.2万人次。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让报考者具备担任老师的基本素养,但对于需要奔赴中西部、扎根乡村的青年而言,则远远不够。在前往中西部或到乡村基层前,一些教师对乡村的情感更多是概念式、理想化。对乡村认知的薄弱、乡村取向的缺乏让他们在与学生日常相处中,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正如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要适应与当地孩子们的互动方式,教育资源薄弱地区一位老师可能同时教几门课……这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都应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培养,包括支教实践的机会,才能让更多优秀学子的才华在中西部乃至更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展现。

更多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提升的机会才能留住青年。奔赴中西部扎根基层,不能仅依靠满腔热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吸引青年留下来的重要因素。“教师人手紧缺,虽有各类培训,但一个萝卜一个坑,难以有时间参加”“大多培训邀请老师前往发达地区、省会城市进修,但城市农村学生差异巨大,城市课堂对于乡村课堂借鉴意义有限”……选择到落后地区去,绝非选择落后,相反他们更希望成就自我,更期待追求进步。我们要为中西部教师和乡村教师提供发展舞台和提升机会。如各地针对基层实际和地域特点,组织整体化、专业性、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邀请具有先进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深入中西部、乡村课堂,现场示范业务商讨,让中西部以及广大乡村教师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提升边远艰苦地区教育水平,离不开千千万万奔赴一线的青年教师,而激励青年教师义无反顾的选择,需要各地多措并举,让教师们真正放得开手脚、融得入当地,实现得了价值。( 伏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推动中哈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