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八闽记忆|别具一格的家规家训——读罗从彦《诲子侄文》

邱泽忠    2022-05-31 15:01:15    三明日报

罗从彦“严毅清苦,笃志求道”,终成一代理学大师,与杨时、李侗、朱熹并称闽学四贤,是沙县人文历史的一座丰碑。罗从彦著作颇丰,他的《诲子侄文》采用比喻叙事方式(不同于中华多数姓氏所采用的条目式)阐述齐家之道,成为罗氏族人的家规家训,写入谱牒,并随罗氏族人迁播世界各地。

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十三岁的罗从彦拜吴仪(北宋南剑州剑浦县,今延平的普安里人)为师,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沙县人陈渊(字默堂)一起师从闽学创始人杨时,期间罗从彦还变卖田产充作盘缠,前往洛阳向程颐请教。

罗从彦一生以追求儒家圣贤境界“气象”为素志,强调“进学”的关键在于“静中体悟”,他在沙县洞天岩“筑室山中”,在广东博罗县主簿任期满后又在罗浮山“澄心静坐”。他在“勉李愿中五首”诗中指出,学道以思为上,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静想沉思是攀登学术高峰的前提。主张为学应该“尽心以知性,行以尽性”“要以名节忠义为本,有名节,则不枉道以求进;有忠义,则不固宠以欺君。”“学者必有正道。不悦于小道而适正道焉,则尧舜人皆可为矣,何不及人之有。”罗从彦认为圣人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肯学习且不满足于小道,努力向上追求,不但不会比不上别人,甚至可以达到尧舜那样的境界。他将这种修养论传授给弟子李侗(朱熹老师)和朱松(朱熹父亲)。朱熹特别推崇“圣人与我同类”的格言,相信人人可以成尧舜。这与罗从彦的主张不无关系。

罗从彦认为“见善为善、见恶为恶”是人的习性。他强调个人心性养成重在清修,也承认家风家教在个人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在《自警》诗中写道:“性地栽培恐易芜,是非理欲谨于初。”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性情、性格、气质等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荒废,而一个“初”字当然包含着对家风家教的理解和感悟。他采用比喻的笔调撰写《诲子侄文》,告诉族人家风家教的重要性:

东邻有千条家,子孙不肖。博弈饮酒,驰马试剑,挟弹持弩,与群小为伍,见士人则逃遁。西邻有百贯家子孙,不羞里巷,不顾父母,日复如是。诸子前行,路人肉杖之。曰:为人子孙,固如是乎?

二家之长,一日聚议曰:吾二家子孙,不肖如是之深。治之恐伤骨肉之情;不治之,则恐败先君之业,若之何而为是乎?旁有客曰:此乃至愚至贱之徒,终遭刑责而后已。吾将拉汝二人,访诸南邻万斛之丈人,请问训子孙之术矣。

南邻万斛之家,数十人,入孝出悌,文行忠信,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阖门之内,肃肃如也;阖门之外,雍雍如也。君之子孙若是,夫何为而至是也?南邻万斛丈人曰:吾之诲子孙也,非鞭非笞,非诟非骂,但写唐文人杜牧示小侄阿宜二句;又写本朝宰执诸公仿杜牧示侄联句;又写范文正公家训题东轩壁句,时人谓之东壁句,吾将示之仿效,写于东壁,示子孙尤佳。东西二丈曰:敬闻命矣,愿得本以写于壁焉。

杜牧曰:愿汝出门去,取官如驱羊。

富郑公曰:愿汝出门去,锦绣归故乡。

韩魏公曰:愿汝出门去,早早拜员郎。

范文正公曰:愿汝出门去,翰林著文章。

曾公亮曰:愿汝出门去,锦绣为肝肠。

陈了斋曰:愿汝出门去,柱石镇岩廊。

真德秀曰:愿汝出门去,德行重八方。

其后苏东坡打诨示子苏迈曰:愿汝出门去,毋玷辱爷娘。

一个“诲”字,彰显罗从彦对家风家教重要性的认识,寄托了对后辈晚生的殷切期望。罗从彦用东西邻不肖子孙为鉴,用南邻子孙“入孝出悌,文行忠信,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为榜样,借用万斛老人之口阐明一个道理:当官可以“光宗耀祖”,而“德行重八方”也可以“光宗耀祖”。若不能做到“光宗耀祖”,当个平民百姓,起码也不会辱没祖宗,“玷辱爷娘”。

族人罗绰(江西人,宋代侍郎罗盛得的父亲)看了《诲子侄文》后写了一篇《跋》,说:“予尝得之《诲子侄文》,藏之以为家宝。今镂板以广其传。幸观览者诵其文,而究其义,师其言,而尊其人。为尊长者劝焉,为子弟者免焉,其有补于风教岂细也哉!”罗绰认为《诲子侄文》是罗氏族人很好的家风家训,值得珍藏。

《诲子侄文》已成为罗氏族人的族训家规,在台湾还演化出具有共同体意识的赖罗傅宗亲组织。《豫章罗氏源流考》:“迁台始祖允玉公,为俊德公之长子。曾于清康熙丁巳年,偕同二弟允文公、三第如和公,由粤东祖居,跋涉八万里之险阴艰难,水陆程途渡海入台。”《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雍正初年,有位罗姓漳州人,与郭、何二姓前往现在的基隆市开垦。台湾罗氏不管来自何地、何支,大都奉“豫章”为郡望,奉汉大司农罗珠为豫章罗氏始祖,台湾罗氏繁衍至今已有人口十五万余人。清朝乾隆末年(1795年),台湾南部几位先贤共同出资在桃园县成立仲素祭祀公业,奉福建宋代大儒罗从彦为共同缅怀的先祖,并用青铜铸成“仲素公炉”,上镌“罗氏祖仲素公”“裔孙永远奉祀”,在台湾地区各县市轮流祭祀。台湾罗氏宗亲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借以联络宗亲情谊,历经几百年,从不间断。此后又确定每年“冬至”前二日举办祭祀仲素公为主的敬神祭祖大典,原称“仲素公祀”,逐渐演变为“冬至会”,是台湾罗氏宗亲的共同祭祖日。

一个家族的家风往往体现为有德望的先祖定下的家规、家训,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无形的家风通过有形的家教得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各姓氏通过“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家规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家风,形成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文化符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力”齐发 养成“好家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