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统筹好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

王静    2022-02-07 17:38:24    经济日报

统筹好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也使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互动更加频繁紧密,我国经济发展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各国经济的稳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暴露出全球产业链的高度脆弱性和经济全球化蕴藏的风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用好辩证思维,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确保经济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开放与发展是经济安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开放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本上也有利于国家安全。可以说,开放是最持久的安全,发展是最稳固的安全。另一方面,开放发展又必须在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才可持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开放发展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开放环境。

统筹好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必须提升开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客观要求我国发挥巨大内需潜力,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联通、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互接互补。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提升开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要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更大范围开放;要以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先行先试为探索,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更深层次的开放。实践表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格局更为安全。我们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统筹好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必须解决经济安全的痛点和难点。在开放发展中维护经济安全,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要从整体上构建经济体系的安全保障体制,建立和完善经济安全防控机制,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更好防范全球经济系统中隐藏的“灰犀牛”和“黑天鹅”对经济稳定带来的冲击。为此,我们应当围绕核心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等薄弱环节,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短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破解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通过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和市场监管,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跨周期政策设计和逆周期调节,丰富风险应对政策工具,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防范世界经济波动和国际经济政策外溢效应带来的风险冲击;要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的多边合作体制,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增强政策协同,防范系统性风险。

总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保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看到,实现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动态平衡,关键在统筹,我们要在深入把握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做好统筹工作,加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统筹,注重宏观措施与微观措施的协调,兼顾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配套,突出重点,把握着力点,确保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提供政策托举
下一篇:家庭教育有法可依 亲职教育势在必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