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2022-03-14 19:35:33    学习时报

我国城乡居民存在收入差距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发展不充分的突出表现,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是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并将其作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既应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需拓宽视野,促进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夯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基。

拓宽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发挥城市群、都市圈的战略平台功能,推进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支持大中城市,特别是都市圈核心城市、城市群梯级节点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有序转移,并向县域延伸配套服务能力,支持并推进城市大中企业同县域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培育城乡企业梯度发展、产业链协同关系。将鼓励城市服务业带动农村服务业转型发展同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培育以城带乡、产业融合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带动乡村人才成长和产业振兴。发挥数字经济识别需求、提升供给、链接供求作用,鼓励县域产业创新供给,更好地引导激发城乡新型消费需求。

培育县域产业竞争优势。引导县域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面向市场需求,培育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推动形成县域产业“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快落地,创新完善乡村产业支持政策,推动其更好兼容乡村企业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辐射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实施乡村企业家成长工程和县域营商环境建设补短板工程,鼓励城市公共服务和网络平台向乡村市场主体延伸服务。鼓励县域市场主体加强细分市场、特色市场、小众市场开发,培育在县域发展更具比较优势、更易形成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更易承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乡村产业。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县域产业市场主体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帮助乡村企业更好应对运行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效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县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结合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县域产业跳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进适地适度发展,克服同质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鼓励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先支持其同县域传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引导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增强链接供求、匹配供给和资源集聚、要素集成、服务赋能作用,提升县域产业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创新创业下基层,以优势、特色产业链为重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发挥作用,打造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的“排头兵”,培育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的“领头雁”,夯实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的“骨干支撑”。

强化县域产业发展节点功能。应引导县域产业向县城特别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集聚集群集约发展。鼓励依托具备条件和比较优势的中心镇、中心村,打造专业化的中小微企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鼓励重点或特色乡村依托乡土人才、传统技艺和特色文化,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厂和庭院经济,开发富有乡风村韵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品、手工艺品,夯实带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底蕴。

完善县域产业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县域产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农民就业增收提能,有利于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应推动美丽乡村、善治乡村向美丽经济、惠民经济转化。引导龙头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加强风险防范,培育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同农民合作社、乡村服务组织和乡村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协同增强县域产业应对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对县域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管理,引导城市企业、外来资本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形成互惠共赢关系。推动农业关联产业在县域内适度优先发展,增强县域产业本土根植性和抗风险能力。

作者:姜长云(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快构建高质量养老保障体系
下一篇: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