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下好治水抗旱先手棋

2022-09-22 17:37:13    经济日报

今年7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来水偏少、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对一些地区群众饮水和秋粮生长造成影响。面对罕见旱情,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干旱防御应急响应,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损失,有力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和农作物用水需求。这次60多年来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的水文干旱,给水安全保障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今年长江流域重大旱情,属于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极端事件。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局地突发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等极端事件明显增多。2000年以来,长江以及珠江上游均出现了历史上最长连续枯水期。可以预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多,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以城乡供水和灌排工程为主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正常年景下可基本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但要看到的是,作为世界上中纬度受季风气候影响剧烈的国家,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夏汛冬枯,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基本水情没有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强、供水灌溉保障程度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水安全保障事关百姓福祉,必须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应对极端水旱灾害的能力。

一要进一步强化节水优先。“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和交易制度,创新完善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应对特大干旱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要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应坚持标本兼治,立足长远,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滇中引水、渝西水资源配置、鄂北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强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实施重点水源工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力求做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为应对特大干旱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要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应密切监视长江流域雨情水情旱情,深入分析旱情对农业生产和群众饮水的影响,滚动预测预报,提前发布干旱预警,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分析预演,优化调度方案。科学精准实施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水库群、鄱阳湖赣抚信饶修“五河”水库群联合调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为应对特大干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作者:赵钟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正高级工程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