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王兰花:播撒志愿服务的火种

2022-07-13 11:26:17    《人民周刊》

“我是一根筋,认准了志愿服务这条路。”6月21日上午,72岁的王兰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慈善基金会会长,王兰花参加的“共享阳光 兰花助残”公益活动也在当天启动。活动结束已近中午,她依旧习惯性地赶往“志愿服务之家”。

从最初的7名志愿者发展到一座城市的“名片”,今天,“兰花芬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志愿服务品牌。作为“王兰花热心小组”(以下简称“热心小组”)的党支部书记,去年,王兰花获得“七一勋章”。

“热心小组”成立近20年来,解决了7020件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在吴忠市,一支30万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已经形成。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采访视频截图
 

他们的微笑给我力量

6月14日傍晚,王兰花接到吴忠市供销社家属区居民马素娟的电话,反映小区一直没有安装天然气,一晃两年了,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刚到家的王兰花二话不说,立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吴忠市市长王学军。王市长第二天就安排天然气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查了解具体情况,仅仅5天时间,小区的天然气全部安装完成。“他们的微笑给我力量。”看到居民脸上的笑容,王兰花自己也感到很幸福。

并不算高的个头,头戴志愿者的红色帽子,身穿志愿者的红色马甲,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这是“王姨”(居民这样称呼王兰花)生活中的标准行头。

退休前,王兰花是吴忠市利通区裕西社区党委书记。从1992年开始,她在那里工作了13年,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十分熟悉。2005年,退休后的第六天,闲不住的她开启了志愿服务之路,发起并组建了“热心小组”,帮助居民解决“操心事”。

从此以后,她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走就是17年。

当时裕西社区有位74岁的独居老人刘凤梅,因为患病生活无法自理,“热心小组”的几名成员就定期帮忙打扫卫生、做饭料理,17年间志愿服务没有停歇。

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利通区老党员雷英说,王兰花是身边的“活雷锋”;裕西社区党委书记黎梦琦说,王兰花曾经是社区的老主任,现在他们的工作都以她为榜样。

但是志愿服务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志愿服务之家”的活动场所,就曾经令王兰花“头疼”。

在“热心小组”组建之初,7名志愿者挤在王兰花家的客厅办公,这儿成了“志愿服务之家”的临时驻地,他们硬是坚持了5年。2010年,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上百人,他们向吴忠市妇联提出活动场所的申请。“我们遇到困难,总有各种力量帮忙。”对于别人的帮助,王兰花一一记得。妇联提供的40平方米办公场所,陪着“热心小组”又顺利走过了6年的志愿服务之路。2016年,考虑到志愿者已经达到上万人,利通区政府和金星镇提供了8间房屋作为办公场所,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解决了王兰花的后顾之忧。

 

“90后”追不上她的脚步

“14年了,您对我们全家的帮助太多了。”6月21日,吴忠市市民郭云坐着代步车,参加了“共享阳光 兰花助残”公益活动。他激动地握住王姨的手,禁不住热泪盈眶。

2008年,郭云驾驶大型拖挂车从宁夏赶往四川运输牛羊肉。途中汽车侧翻进山沟,郭云下肢瘫痪。妻子马金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牛羊肉公司起诉赔偿,郭云的人身意外保险被法院冻结,后期治疗费用没着落……

在电视上得知吴忠市有个“热心小组”,马金霞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小组帮忙。王兰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经过近一个月的协调努力,最后说服牛羊肉公司撤诉,法院解除冻结的人身意外保险,郭云得以住院治疗……之后,“热心小组”还为马金霞联系了一个水果摊位就业。

王兰花似乎与志愿服务有不解之缘:她出生在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家庭,父亲18岁就继承了爷爷的生意,“生意可以赔钱,信用必须坚守”是父亲对她的教导。1964年,王兰花进入吴忠市中学就读,初中还没毕业就下了乡,19年的乡村生活锻炼了她坚强的意志。

1992年,经人介绍,王兰花到裕民居委会工作。时任裕民居委会主任郑洪钧成为王兰花的“偶像”,这位北京来的支宁大学生,每月会拿出工资中的50元帮助老出纳的家属。随着工资的上涨,捐助也提升为每月100元,直到郑洪钧去世。王兰花称自己之后的所有志愿服务都是“在接他的班”。

记者在整理王兰花工作日记时,发现她的志愿活动行程排得满满的。繁忙的背后是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志愿者舒宏勇说:“我一个‘90后’青年竟然追不上她一个七旬老人的脚步。”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
 

希望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吴忠市利通区1300多平方米“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展馆内,青春涌动。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都讲述着王兰花推动利通区从最初只有7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全区近10万名志愿者的历程。

“90后”工作人员马晶向来访者分享王兰花的故事,她现在负责“热心小组”的软件整理、党建政务等工作。

“加入到‘热心小组’来也挺偶然的。”她回忆说,去年冬天,从事幼师工作的自己无意间参加了“热心小组”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是到青铜峡一个偏远的山村,看望残疾人潘志国。现场给她带来极大震撼:潘志国一家四口有三人身患残疾,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刚进房间,她就被屋中的气味熏得差点吐了,但王兰花却坐在床边,拉着潘志国妻子的手嘘寒问暖。王兰花还帮潘志国的妻子洗头洗脚、换洗衣物。潘志国的儿子则从王兰花一进门就依偎在她身边。马晶说:“也许真正的亲人都做不到,但王姨却做到了。”在那一刻,马晶深深地爱上了那身红马甲,也坚定了做志愿者的决心。

现在,更多的大中专学生以及“90后”青年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就我一个光杆司令,志愿者活动是搞不起来的。志愿者越多,能帮助到的市民就越多。”王兰花高兴地欢迎青年志愿者的到来。

就读于河北美术学院的大二学生、“00后”丁有辉,去年暑假参加了志愿服务后,在学校建立了“兰花芬芳”河北美术学院志愿服务队,带领在校大学生开展义务清扫、疫情防控等公益活动,队伍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王奶奶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吴忠市、县两级团委招募了1056名青年志愿者协助工作,“热心小组”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

“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在采访结束时,王兰花对记者说,“志愿服务不分大小,希望更多人参与其中,奉献爱心。”

(本刊记者  屈一平采访报道)

(《人民周刊》2022年第12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风樯帆影 内藏乾坤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