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王志文——

助力中德智能制造“强强联手”

高 乔    2022-07-27 10:05:13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王志文与德国技术专家合影。
  受访者供图

 

1999年,在福建从事国企进出口业务的王志文第一次前往德国参访。德国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自动化的工厂设备、专业的技术工人,让他印象深刻。“去德国试试。”这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扎根发芽。当年年底,王志文前往德国创业,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由此开启20余年的中德贸易事业。

王志文说,他是中德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的参与者,也是中国智能制造行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助力中德智能制造领域增进交流、加深合作,是他的事业规划,更是他的人生愿望。以下是他的自述。

 

见识先进的“德国制造”

1998年,福建厦门召开第二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是我和德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那时,我在厦门一家国企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工作。接待从德国汉堡远道而来的技术专家,是我在投洽会上的主要工作。德国汉堡1986年就与上海结成友好城市,此后在华投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中德商界交流氛围十分友好。投洽会期间,我全程陪同来自汉堡的政商界人士,带他们近距离体验中国生活。1999年,第三届投洽会期间,我依然负责接待德国汉堡的外宾,两年的接触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投洽会后,这些德国政商界的朋友邀请我到汉堡参访。那时,德国的精密仪器制造等高端制造技术已享誉全球,但国内还很难了解德国高端机械制造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我想借此机会到德国去亲眼看看领先全球的“德国制造”究竟是什么模样。就这样我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旅程,无意间按下了人生转折的按钮。

在德国汉堡国际机场,刚下飞机,机场的现代化、自动化设施就让我耳目一新。宽敞明亮的机场大厅,高效有序的入境流程和各类自动化设备,超乎我此前的想象,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汉堡以她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拥抱了初来乍到的我。而后在汉堡市政厅、精密仪器制造工厂、港口码头、律师事务所等地的考察,更是让我应接不暇,惊叹连连。那时我就想,怎么能把这样的先进技术和高端产业引入中国?

打开眼界的我,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国企职员。回到国内后,我很快就决定:去德国闯一闯。1999年底,我来到德国汉堡创业,从小型机器的国际贸易做起,由此开启了我与德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不解之缘。

逐步掌握智能制造技术

创业之初,我们对欧洲市场的了解还是一张白纸,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也非常有限。公司业务主要是将德国一些小型机器卖到东欧、南欧国家,也将中国生产的一些初级设备销往欧洲。创业团队在市场需求、技术标准等方面都只能在摸索中学习。

在与德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交流中,我们逐渐了解他们在技术设计、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将德国的先进设备进口到中国;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国升级设备和技术,生产符合欧洲标准的产品,再出口到欧洲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带领中国工程师面对面地和德国工程师交流,学习他们的技术规范。随着市场的开拓,我们在葡萄牙、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建立合作工厂,并成立香韩集团,业务逐渐步入正轨。

如今,我们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涉及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产品以及医疗器械、新能源、国际贸易、投资收购德国品牌产品等。目前,公司主要按照欧洲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包括高端智能化印刷包装机械设备以及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等配套设备。通过学习应用德国技术,我们已具备整厂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全方案设计的能力,能制造符合德国标准、与德国技术接轨的设备,并销往德国等欧美高端市场。我们在德国等欧洲国家深耕20余年,自有多个知名国际品牌,并在欧美高端市场享有盛誉。

近年来,我一直在中国各地考察,希望建立中德工业产业园,将更多中国需要的德国制造技术“引进来”,也让更多符合德国标准的中国工业产品“走出去”,为中国各地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为中德深入交流合作搭桥

在20多年的摸索发展中,最让我感到的欣慰的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我刚创业时,中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和德国的技术差距非常大。在亚洲,德国一流的高端制造设备主要是销往日本、韩国,销往中国的设备虽然价格昂贵,但技术并不算顶尖。20多年来,通过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多年努力,许多智能制造领域曾经“卡脖子”的技术难题逐渐得到破解,中国智能制造水平跻身全球前列。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就像中国智能制造业发展洪流中的一滴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与德国进出口总值达2351亿美元。中国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德制造业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非常密切,双方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2011年,德国公布《高技术战略2020》,实施“工业4.0”战略。中国也在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德两国在推动工业制造转型升级方面的步调不谋而合。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德国在高端制造、医疗器械、绿色经济等领域有领先技术和丰富经验,中德企业深入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国实现“1+1>2”的双赢。

与此同时,我所在的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民间文化交流。新冠肺炎疫情前,我们定期组织书画展、时装秀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德国政商界人士到中国实地考察,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深德国友人对中国的理解,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研人员史艳财:为广西槐米产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