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近年来有许多青年人才返乡,形成一股“归雁创业潮”,且看他们——

“逆行”人生路 在乡村书写青春故事

2022-12-16 15:36:18    农民日报

冬季天气寒冷,然而穿行在鲁西乡村,却感到内心火热:一个个乡村“归雁”,正在广袤沃野上埋头苦干,用汗水和青春改变了一片土地,带富了一方乡亲。

这背后,是乡村振兴的大潮涌动,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聚力推进的乡村“归雁”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青年。近年来,东昌府区在项目支持、金融扶持、培训提升、荣誉激励等方面出台系统政策,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帮助乡村归雁创业,如今已渐成声势。”东昌府区委书记马军权说。

连日来,记者在东昌府区,倾听到一个个“逆行”人生的青春创业故事。

 

李鸿鹏:把面粉小作坊做成现代化加工厂

从一个日处理小麦能力不足15吨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目前拥有“新鹏鸿”“江北水城”两个商标,日处理小麦500吨的现代化小麦加工企业。这背后,倾注了李鸿鹏12年的青春。

“你看,这是公司目前最受欢迎的产品,适合水饺加工使用,在东北市场很受欢迎。”在堆满产品的车间里,李鸿鹏侃侃而谈,“这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配方,在于不同类型面粉的合理搭配。”

这个配方是李鸿鹏这些年最牵肠挂肚的事情。2011年,河南大学毕业的他,毅然回家接过了父亲的加工作坊。“那时候,就是四里八乡收麦子,磨成面粉后,再卖给四里八乡的乡亲。”李鸿鹏说。

然而,市场上的面粉产品越来越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让李鸿鹏面对给自己下了销售任务的父亲,第一次顶了嘴。他坚定认为,提升面粉科技含量,丰富产品层次,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于是,李鸿鹏找到河南工业大学的专家,开启了进修和研发之路。“你看,这是我们新建的食品专用小麦粉项目,由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李东森设计,包含原粮初清塔、生产车间、数字化配粉仓、智能云包装车间等,建成后公司产品可扩大到披萨专用粉等30余款。”李鸿鹏说。

谈到自己对周边农民的带动,李鸿鹏谦称做得远远不够。企业所在的韩集镇党委书记杨占伟告诉记者:“除了带动就业、餐饮和物流外,韩集镇及周边的10万余亩农田,都是厂子的基地,平均小麦价格比其他乡镇每斤高两三分钱。”

 

崔西燕:从“做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

2018年12月获评葡萄高效栽培职业技术员,2019年3月成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2021年6月获农民助理农艺师职称……这是聊城金收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崔西燕这几年的收获。

2008年,崔西燕随丈夫回到老家韩集镇蒋庄村,租赁村集体荒废闲置林地,建了6个土质结构的冬暖大棚,开启了乡村创业路。“我们两口子一直做农资生意,没少参加各类培训,感觉设施农业效益高,专业化育苗是方向,就选择回乡大干一场。”崔西燕说。

一开始,韩集镇周边没有设施农业种植传统,崔西燕夫妇就“做给农民看”。两口子泡在地里不说,还高薪引进高端技术老师1名、实践技术老师1名,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很快就培训出蔬菜嫁接等技术工人160多名。

有了熟练技术工人,崔西燕夫妇的事业快速发展:2013年成立联农蔬菜专业合作社,2016年成立金收农业科技公司,陆续建立高效冬夏两用钢构式大棚25个,总占地122亩,员工增加到120余人。公司和一些国内外知名种子厂家合作,如今年销售苗木2000万株以上,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上。

一家富了不算数,崔西燕又开始“带着农民干”。她与附近200多户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通过微信指导、邀请专家田间授课等方式全程免费跟踪技术服务,带动每户实现净增收3000元到5000元。同时,公司还累计带动韩集镇30余名困难群众灵活就业;2017年至今,为原省定贫困村送去共10万余株西瓜苗……

 

牛森:“一朵黄花菜”带富一方父老

1989年出生的牛森,于2010年毕业回家谋了份销售的工作,在外出差时发现,自己家乡常见的鲜食黄花菜,在市场上能卖到十几元一斤,而且越早上市越值钱。

2014年,牛森成立聊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早春的黄花菜价格昂贵且稳定,如果能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实现早上市,效益应该不错。”这是牛森最初的想法。

想法虽是不错,前路却需探索。为寻求合适的品种,牛森从2014年至2017年奔赴全国各地,投入150多万元,引进不同纬度、不同花期的黄花菜品种18个,在聊城大学、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帮助下,终于形成了保护地“特早熟”黄花菜种植模式。

2017年,牛森承包了50亩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设施黄花菜。“建起拱棚,每年早春和秋季采摘两次,亩均效益约3万元。那几年的辛劳和煎熬,没有白费。”回想4年创业路,牛森感慨中透着怀念。

此后,“一朵黄花菜”带富父老乡亲的故事,开始在韩集镇上演。牛森与农户签订种苗供应及产品回收合同,并全程提供种植技术。如今,“特早熟”黄花菜种植模式在东昌府区亩产约4000斤。这片基地也成为北方翘楚,产量占全国“特早熟”黄花菜鲜菜市场的50%以上。

成功面前,牛森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2019年,牛森建起冷冻车间、加工周转车间和专业交易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为弥补黄花菜头两年小苗产量低问题,引进软枣猕猴桃品种,通过间作种植增加收益;与聊城大学联合研发秸秆利用新技术,效果已经显现……(席真 王忠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肥东:“非遗”手工挂面飘香助增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