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生活时尚 > 正文

艺术点亮乡村的真实画卷

2022-07-14 18:36:09    人民日报

近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美美乡村》,通过生动讲述“艺术点亮乡村”的中国故事,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景美、人美、生活更美的江南画卷。

对纪录片而言,内容和品质的生命线在于真实。“村民将我们从漂浮的空中拽入到真真切切的中国大地上,真实地感受那种从中国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朴素的、真诚的、实实在在的情感。”这是《美美乡村》最后一期《美美乡村看今朝》里一个年轻学子在参与艺术驻村实践后的感慨。这句感慨也许道出了不少观众的观后感,可以折射这部纪录片的影响。主创团队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艺术挖掘之旅用鲜活灵动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提升了纪录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美美乡村》将“艺术振兴乡村”的大主题,转化为生动可感的人物、故事、场景。《村里来了艺术家》《村民成了艺术家》《美美乡村看今朝》3个篇章层层递进,分别从艺术在一个村庄的唤醒、村庄与村庄间的帮扶、社会与乡村的共创等3个角度,讲述艺术如何在浙江宁海落地生根,并由此出发,把种子播撒到更远更广的地方,源源不断开出美丽的花朵。

《美美乡村》创作团队潜入乡村生活的肌理,深度挖掘真实动人的故事。作品为观众呈现了鲜活丰满的“乡建艺术家”群像:乐观开朗的手工艺术馆女主人袁小仙,不断转变对艺术态度的“倔老头”葛德土,把儿时记忆装进乡间酒吧的80后追梦人葛品高,一直在思考和践行传统戏曲现代表达的葛招龙夫妇,爱花、爱读书、爱美食的“薇姐”孙红薇,还有走家串户在一声声“阿爷、阿娘、阿叔、阿婶”的呼唤中和村民们亲如一家的艺术院校师生……都展示了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和乡村治理新气象。

该片镜头聚焦的乡村,是浙东南一个普通乡村。从青山、毛竹、溪流、卵石、桂花林的田园风光,到村民因地制宜用贝壳、石头、布头甚至闲置的屋子、废弃的物件打造出来的艺术美景……节目里的诗情画意让不少观众为之神往,想要亲往浙江乡村一睹从村庄里长出来的“宝藏”,切身走近那些可爱又可敬的乡建艺术家。《美美乡村》清晰绘就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江南工笔画,展现了浙江大地正不断“蝶变”的实践图景。

该片也是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细腻解读,生动记录了村民们从“接受者”到“赋能者”的转变过程。三集中最动人的一幕,莫过于浙东南小乡村的乡建艺术家和贵州晴隆县定汪村民见面切磋交流的场景:每个人都在为了家乡更美好的明天默默努力,艺术将千里之遥的村庄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手拉手以大地为舞台的人们成为村庄幸福的主人。

有观众留言说,这是一部关于“艺术振兴乡村”的生动影片。它的生动性在于让不同劳动技能、不同发展起点、不同破题思路的村民纷纷出镜,现身说法探索之路,进而给广大的乡村及村民朋友丰富的参考,激发更多人用艺术改变乡村的勇气。

本片运用纪录电影的创作手法,带给观众“追剧”般的体验。村民能当艺术家吗?艺术振兴乡村这条路如何走?怎样实现乡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个悬念,吸引观众跟随村民们不断探索,获得各种有益启示。(文/孟 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本月起施行
下一篇:从流行音乐经典到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