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四川启动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 织“天罗地网”保护耕地

2022-05-16 14:03:35    四川日报

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四川省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实施方案》,明确按照“统一监测、分类应用、成果共享”的思路,实施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库,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促进四川省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3月,自然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启动耕地双月监测和执法月度自主监测工作,同期上线“天府调查云”平台。依托“天府调查云”平台,四川正在构建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田长负责“及时管”、耕地网格员“地上巡”、公众参与“随手拍”的“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耕地动态监测新机制。

远程“揪出”耕地“非农化”问题

“你看!这个地方颜色变了,本来是绿色的,现在变成了土黄色,说明土地动过了。”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一边打开“天府调查云”手机App,一边告诉记者,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圈一块地,就能查询到土地分类、权属、规划、是否占基本农田等信息。

2021年6月,四川省“揪出”一个耕地“非农化”问题。一块位于彭州市的土地曾发出警报,人工智能系统识别出一处异常,初步判定这块耕地疑似存在违法占用。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在线远程核实地块真实情况,发现原本的耕地被改造成停车场。这块耕地随即被列入整改范围,当年底完成耕地恢复。今年4月拍摄的最新影像中,这条黄色“伤疤”已经抚平,重新呈现绿色。

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为监测重点,以“天府调查云”为调查工具,四川省织起一张耕地保护的“天罗地网”。截至今年4月,综合动态监测已覆盖全省所有耕地面积。

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方案》正式下发前,四川省已开启综合动态监测的探索,以双月为周期,汇总分析包括耕地在内的全省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等,深入分析资源变化原因,形成全省自然资源监测成果分析评价报告、数据收集等,构建更为紧密的数据共享机制。

“这套数据不仅是自然资源部门执法的依据,也是四川省耕地保护的基础大数据。”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监测结果定期通报至省级农业农村、林草等相关职能部门,避免重复监测、数据多头等问题。此外,监测结果还向市(州)政府书面通报,帮助地方及时掌握耕地动态变化信息,及时采取措施。

根据《方案》,未来综合动态监测将遵循“遥感影像实时处理,变化信息实时提取,监测成果按需制作,外业举证定期开展,业务应用分类提供,应用成果实时更新”原则,走向“十字”拓展之路:一方面往深里扎,从重点关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到聚焦规划实施、批后实施、整治修复等其他专项监测,另一方面往广里拓,从关注耕地变化,拓展到矿山、地质灾害等自然资源管理全方面。(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多举措助力企业享受更多“红利”
下一篇:用“国字号”擦亮数字经济“黔字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