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贵州:“四个到位”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2-12-27 11:11:12    贵州日报

安居乐业日子甜

——贵州省“四个到位”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明亮的教室、丰富的玩具、内容多彩的书籍绘本……冬日,走进册亨县红旗幼儿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传出。临近下午放学时间,家长们已陆续来到幼儿园大门外,准备接孩子。

“铃铃铃……”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以班级为单位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走出教室,到幼儿园门口与家长汇合。

“有了这所幼儿园,娃娃读书方便许多。如今从家里过来七八分钟就到,周围还有小学和初中。”家长们为如今的便捷生活点赞。记者了解到,红旗幼儿园位于册亨县纳福街道搬迁社区新锦家园旁,于今年10月正式开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园内环境优美,有独立的操场、活动室、多功能室、幼儿睡房等功能区,已开设15个教学班,主要服务园区周边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

为保障搬迁群众适龄幼儿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册亨县结合安置区分布情况,按照“抓保障、强基础、保民生、促发展”要求,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改善全县各安置区学校办学条件,并充分利用各安置区周边原有教育资源,通过实施新建和改扩建配套项目建设的28所学校已建成投用,现有学校学位能满足所有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筑牢发展之基,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近年来,我省坚持省负总责到位、坚持规划引领到位、坚持资金保障到位、坚持标准建设到位“四个到位”,将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提质,从加强配套工程管理、加快推进资金清理、积极推进资产盘活、明确管护主体、严格资金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出安排。

2021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发布,该标准包含基本服务设施建设指南、服务评价与改进规范和安置社区“六个一”服务工程的4个服务规范和1个培训规范等,为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提供了积极作用。

“现在生活好多了,住的是高楼,小区内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医院学校也不远,这安逸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哦。”谈及现在的生活,大龙经济开发区大龙街道德龙新区搬迁群众陈碧霞笑容洋溢。

2018年,陈碧霞随着儿子一家从德江县泉口镇搬到德龙新区,如今在新家生活4年的她对“搬出来”的幸福生活很满足。

如何服务好“跋山涉水而来”的搬迁群众,德龙新区从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入手,利用物业、网格员、警务、保安等为一体的服务化体系,对各项服务进行清单化、台账化、集成式管理,通过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结合新区实际情况,我们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资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大龙街道党工委委员赵珍妮介绍。

当前,贵州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安置区域教育、医疗事业等不断发展,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省安置点新建改扩建学校669所、医疗机构440所,同步建成一批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补齐短板弱项的基础上,贵州推动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质升级,让搬迁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2021年,全省完成30个多功能体育场项目、10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16个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安置区建设;组织全省9所市(州)本科高校领办安置点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优质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可及。我省坚持把建立完善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重要任务来抓,重点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配套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安置点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北工业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