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铸就青藏铁路精神 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

李庆安 王兆雨    2022-06-07 16:20:38    《人民周刊》

伟大的工程铸就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助推伟大的工程。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条离天最近的神奇“天路”打破了美国旅行家保罗·索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为雪域高原送来吉祥。在建设过程中,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求是创新、勇当使命,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雄心壮志,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征战雪域高原,建设人间“天路”,铸就青藏铁路精神

青藏铁路沿线大多气候寒冷、风沙肆虐、雷电频发、紫外线强,常年冰天雪地,经常是狂风暴雪、飞沙走石,且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施工,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对施工人员更是严峻的考验。一般人去了高原,身体机能就会下降,常常是喘不上气、睡不着觉,煮不熟饭,也吃不下饭,普通感冒也会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而我们的铁路建设者不仅要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下来,还要完成施工。面对艰险的环境、艰苦的条件、艰巨的任务,铁路建设者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高举“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旗帜,开进青藏高原,与高寒缺氧斗争,在世界屋脊舞动起钢铁巨龙!

青藏铁路的路基下大多是多年冻土层,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在冻土地段施工就要面临两大难题:冻胀和融沉。温度低时,膨胀的冰块将土顶起来;温度高时,冻土融化下沉。这一升一降将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如果不进行处理,铁路就会隆涨、下陷、扭曲,后果不堪设想。外国工程师判定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修建任务。因为在国际上,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个世界级难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我国的铁路建设者以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劲头,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硬是破解了多年冻土难题,把幸福的“天路”铺进西藏!

藏北一带基本都是草地和大山,青藏铁路穿越草地就会对草场产生破坏,也会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有的国家就以生态保护为名,对我们修建青藏铁路提出质疑甚至攻击。青藏铁路建设者就围绕植被、水体、野生动物保护等事项,采取小块草皮移栽、增设涵洞桥梁、增加成本绕路等措施,妥善解决了生态脆弱的问题,有效保护了高原的美丽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穿梭迁徙。

青藏铁路建设者在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的世界屋脊铺设铁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挑战极限、勇于创造一流的精神风貌!挑战的是什么极限?这个极限就是在“960公里都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0摄氏度以下、极端低温零下4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60%”的“生命禁区”鏖战5年开路架桥。创造的是什么一流?这个一流就是青藏铁路建设者勇于开拓创新,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的世界级难题,以桥代路、地热棒、桩基快速施工、通风管路基、片石气冷路基等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在全线应用,不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领先世界。“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将我们民族性格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特质推向了新的高度,也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青藏铁路精神的形成是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结果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依靠的力量,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要把火车修到拉萨。自1961年起,中铁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之一铁科院西北研究所就在海拔高度达4750米的青藏高原风火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全年值守冻土定位观测站,为青藏铁路的修建和安全运营提供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持。进入21世纪,党中央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全局,发出了“尽快开工修建青藏铁路”的号令。作为中国铁路建设“开路先锋”的中国中铁,闻令而动,迅速拉开建设青藏线的序幕,组织45岁以下青壮年职工体检,选派精兵强将上青藏、建青藏、立功奉献在青藏。

有西方学者把公司视为“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热捧“资本的力量”。但资本是追逐利益的,面对5000米高的山脉要翻越,面对12公里宽的河谷要架桥,面对含氧量不足内地60%的空气环境,面对零下30摄氏度低温中的隧道开凿任务,面对绵延上千公里的冰雪软泥,西方的公司能组织10万铁路大军浩浩荡荡挺进高原,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吗?英国《卫报》长篇报道《横跨世界屋脊的铁路》给出了答案:“没法修。”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行,为什么行?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国有企业设立党的组织,并赋予其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职责,明确其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地位,从而使党的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落实有了一条显著区别于西方公司的制度化通道,进而确保了“党之所指,就是国企所向”。同时这一制度设计,也就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注入国有企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从这个角度讲,青藏铁路精神的孕育与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精神特质在国有企业的必然表现,是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结果。

青藏铁路精神将继续指引我们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

现在,中华民族已经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们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并没有过时,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仍然需要“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雄心壮志!

2020年,第二条进藏“天路”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启动,这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青藏铁路精神必将穿透历史,激励中铁人扛起为民族复兴筑路的央企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勇当开路先锋,在新时代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勇争一流!(作者李庆安为中铁党校副校长,王兆雨为中铁党校培训处副处长)

(《人民周刊》2022年第10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争做新时代王杰式好战士
下一篇:弘扬好“老西藏精神”,同心协力向前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