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重温老一辈革命家怎样读书

2022-04-22 19:41:45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读书学习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更好的阅读和学习?世界读书日将至,本文选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读书学习的片段,重温他们读书学习的往事,感悟他们的为学之道。

 

毛泽东:读书重在悟道、明志、践行

毛泽东读书为的是找准人生目标、追求富国强兵之道。青少年时,毛泽东读书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毛泽东之志,就是要探讨大本大源,动天下之心,谋国家富强,使愚人归于智,实现无比美好的大同世界。

毛泽东读书既注重学与思,也注重践与行。毛泽东读书,特别喜欢思考。他的老师黎锦熙在当年的日记中谈到他时讲:毛泽东“常独坐树下,疑思至晚,同住以为奇”。他喜欢抓住一个中心问题,集中精力专门研究。

毛泽东读书特别讲求读书之法、科学之术。在一师时,他曾多次前往老师黎锦熙处探讨读书治学之法,不断修正错误,改进方法。毛泽东强调为学之道,应该日积月累,打好基础。青年毛泽东读书强调效率,注重精读。主张有些书以精读为主,深入研读,探其真谛,有的书则一般浏览,略知其义。毛泽东在四师、一师时积攒了许多读书笔记。其中有万余言的《讲堂录》,内容涉及哲学、史地、古诗文、数理等。对古今名人治学、处世、治国和有关伦理道德的言行,记录较多。细看所记所悟,可窥毛泽东读书之广、之精。精研细读的书,毛泽东都要把字弄清、把词弄清、把事弄清、把理弄清、把来龙去脉弄清,记住新鲜思想和观点,得出自己独立思考的结论。

悟道、明志、践行是青少年毛泽东的读书经,从毛泽东的读书经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人为什么读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读书。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充实自己,更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世界,造福社会、造福世界、造福人民。【详细】

 

周恩来:读书贵精而不贵博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他在重庆红岩村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条就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同年11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对“要则”作出深化和补充,再次强调“必须从专而精入手”。这就是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即读书贵精而不贵博,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

所谓“宁精勿杂”,就是读精品、读经典,不要不加选择地什么书都读。经典著作凝结了中华文化主流精神,记录着时代的印记、回响和旋律,是人类思想文化创新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和坚实根基。它们历经时间检验,始终屹立于历史长河,成为卷帙浩繁的文学殿堂中永恒的经典。读者沉浸其中、含英咀华,不仅能够增加人生阅历,涵养文化底蕴和生命情致,还能够在反复阅读中收获新悟,满目皆是不同的风光。所谓“宁专勿多”,就是针对某一领域有重点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不要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泛览。人的学习生涯是无止境的,而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难以穷尽天下之书,但可以读专、读透一个领域的书籍。

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并不是让我们穿凿附会、咬文嚼字,那样只会“拘泥于章句而疏忽于会意,活脱书橱也”。而是提倡一种去粗取精、苦心孤诣的读书态度。读书就像品茗,虽然茶水的颜色和飘逸的茶香较易辨认,但茶中三味,却要细细品之才能体会得来。【详细】

 

刘少奇: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真理的力量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刘少奇在北京、保定、长沙求学时开始接触并阅读了很多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1920年冬,他为了赴苏俄留学,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和革命理论。当时学员主要由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革命人士推荐选送。刘少奇在这里第一次读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熏陶。

1921年下半年,刘少奇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国际工人运动史、政治经济学和俄文等课程,学习《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时,中国共产党已成立。刘少奇知道消息后,向人打听、请教怎样加入共产党、做一名共产党员,还多次翻阅《共产党宣言》,从书中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自己是否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献身于党的事业。

刘少奇在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他人生历程的重要转折点。在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刘少奇经常阅读、学习《共产党宣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的事业。【详细】

 

朱德:要活到老学到老

朱德治学,贯穿终身。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他还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1939年冬天,朱德53岁寿辰,康克清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在信中,康克清说,“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50余年后,康克清回忆此事时还说,“这是我当时的认识,也是我现在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生活实践更加深了我的这一认识”。女儿朱敏也说,“几十年来,父亲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无论工作多么繁重、紧张,学习从不间断”。

朱德的学习精神不但给家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们树立了认真学习的光辉榜样,也影响了许多党内、军内的同志。萧华回忆说,“朱总司令历来注重学习,这是我深知的”。“他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在革命最紧张、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从来也没有放松过自己的学习。在太行山,他曾拿一只小板凳,和大家一块坐在梨园中,听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年事渐高,但学习劲头不减。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始终坚持二至三小时的学习制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走到哪学到哪,从不间断。上世纪60年代中期,80岁高龄的他还认真通读了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读了两遍,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到了60年代后期,他仍坚持学习,而且让儿媳妇当学习组长,他亲自进行组织辅导,让全家老小一段一段地学习马列主义的哲学著作。1975年春节前后,朱德在住处会见前来拜访的宋任穷。在谈到学习时,朱德说,要认真学习,学习马、恩、列的著作,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到老学到老。之后,他还又一次通读了毛泽东的四卷著作。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详细】

 

邓小平: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服务工作

邓小平的一生始终与书相伴,作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邓小平是一个儒雅的读书人。邓小平生前用过的书房有40多平方米,堆着的大半屋子的书都是他曾经阅读过的书籍,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邓小平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在法国邓小平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所读的主要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这些书籍,邓小平自己说,是他的“入门老师”。后来他一直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学马列还很注意方法,他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他看了马恩选集,通读了《列宁全集》。

在紧张的革命和建设年代里,邓小平注意抓紧点滴时间读书。邓小平还常对其他工作人员说:要能打仗,也要补上文化这一课。中国古典史书是邓小平最情有独钟的。各种工具书也是邓小平常翻的。外国名著邓小平也信手拈来。

通过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服务工作,是邓小平的学习之道。邓小平的秘书说:首长每天都要读大量的文电、资料和书籍,包括国外的很多资料,从不间断,所以他总有比常人更高的眼界,总能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提法,例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想法彻底地改变了中国,融入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详细】

 

陈云: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

陈云治学,讲究学习方法。他把学习方法总结为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定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读书要学原著,一本书、一本书读懂的办法很重要;读书要做笔记;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等。

为了号召家人学习,一个时期,陈云还将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家庭学习小组,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陈云的5个子女回忆道: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以至由于工作和学习过于繁重、紧张而病倒过。父亲不仅自己抓紧一切机会读书学习,而且要求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抓紧时间学习。他提出用两年时间把《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和毛主席的若干著作再精读一遍,并希望家里的人和他一起学。方法是先按照约定阅读的书目、段落分散自学,然后利用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集中到一起讨论,提疑问和发表学习心得。那次,母亲及当时在北京的几个孩子都被吸收进这个“家庭学习小组”,就连两个女婿及我们的四姨也被他“欢迎”了进来。在陈云的鼓励影响下,全家的阅读气氛浓厚,孩子们都养成了热爱读书、学习马列理论、学习哲学的好习惯,这也成为陈云传给孩子们终身的财富。【详细】

(稿件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