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看展式社交”渐成年轻一代交友新途径

2022-08-22 16:24:15    工人日报

近来,逛展会在年轻人中间越来越流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其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人群。今年1月至5月,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95后预定博物馆订单的占比达到25%。“文博游”持续走热。由此,“看展式社交”也随之逐渐兴起,成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社交方式之一。

“约上几名好友,逛着各种感兴趣的展览,打卡创意展会,不仅能被各种奇思妙想所惊艳,还能交上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前卫、潮流新品,让人不与时代脱轨,能够跟上时代。”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小邵是博物馆新晋爱好者,半年时间里她打卡了5家博物馆或展览馆。

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的环境下,很多年轻人缺乏艺术和自然的体验,参观展会已成为年轻人探寻新的生活和社交的方式。比起被外界灌输艺术是什么,年轻人更在乎感性、率真的去发现。因此三三两两拍照打卡,发布社交动态,“看展”风靡各类社交网络,让平素“高冷”的艺术走下了高阁。

“道不同,不相为谋。”发展社交乃至建立友谊,“道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的“露营社交”到“滑雪社交”再到如今的“看展式社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基于兴趣去构建新的人际关系,共同的爱好往往让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成为朋友。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及各种主题展,年轻人为求道同者纷至沓来。他们一起讨论展会的新鲜事物和个人见解、交流心得,一边看展一边往社交媒体发短视频,使得看展的社交属性不断增强。

“现场看展览有一种‘仪式感’,拍照上传社交网络是向朋友展示‘我在看展’的身份标签,或是留住‘我和朋友一起看展’的美好回忆。”一名爱看抽象艺术类展览的青年对记者说。

当代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实践,能够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而各个圈层文化快速发展,年轻人爱好日趋小众化,导致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相同爱好的群体。此时,各种展就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场地,从而催生出展会的社交属性。

看展也不乏是解压的一种社交方式。展览中的互动性设备以及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正为观展的人们构建起艺术和娱乐属性并存的休闲方式。据中青校媒的调查数据,近六成受访者在博物馆看到或体验过互动型的展览区,约四成受访者参加过博物馆的探秘游戏、沉浸式剧本游等互动活动。

为社交而社交只会进一步增添年轻人的焦虑,让他们更加“社恐”。社交应当是自由而随性的,看展则为社交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艺术需要感知。年轻人看展,怀着感悟艺术的心思也好,还是打卡拍照交朋友的心思也好,都能促使他们提高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将非遗“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