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让传统剧目焕发时代光彩

2022-11-22 23:16:20    中国文化报

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经历了宋元杂剧、南戏及明、清传奇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后,到清乾嘉年间,产生了“花雅之争”,随之以昆腔为代表的雅部逐渐式微,包括京腔、秦腔等诸腔在内的花部日益勃兴,地方戏自此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在漫长岁月里,戏曲百花园群芳竞艳,声腔之繁多、剧目之丰富、与广大群众联系之密切,都为其不断衍化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此同时,也积淀着不同地域的人们丰厚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及审美情趣等。

在名目繁多、生成路径各异的戏曲剧种中,传统戏最能体现唱腔、表演特点及剧种特色。尤其是在当今非遗传承视阈下,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许多戏曲院团和创作者以不同方式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既拓展、丰富了剧目体系,亦为引导观众、培养人才、构建良性戏曲生态提供了必要积累。

面对总量庞大、浩如烟海的传统剧目,哪些具有被重新搬演的意义?整理改编又该如何开掘其中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中,传统戏重新立上舞台的方式各不相同。

其一,是对主题重新提炼,发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和具有人民性的思想内涵,从整体上进行艺术升华。田汉先生整理改编的《白蛇传》就是一个经典范例。该改编本从白素贞、小青游湖起,到青蛇毁塔、救出白蛇止,包含游湖、结亲、酒变、盗草、水斗等场次,摒弃了旧本中一些陈腐元素,更加突出白素贞虽是“异类”亦有情的一面和她为追求凡俗美满生活而抗争的正义性,同步塑造了一个从动摇到坚定、最终发出“你纵然是蛇仙我心不变”心声的许仙形象,在“团圆”的曲折中生发了激荡人心的乐观力量,加之像“小青妹你且慢举龙泉宝剑”等多段剧词文辞生动、意切情真,使得整部剧格调焕然一新。

其二,是对情节进行剪裁,减头绪、密针线,让结构层次更加分明,戏剧性更为突出。比如,昆剧《十五贯》的改编,就减少了传奇旧本中的复杂头绪,剔除了熊友惠、侯三姑的离奇冤案及其他芜杂情节,从原来的“双生旦”“双线并行”结构中提取出一条主线,将旧本26出戏缩编为8场,并以丰满的笔墨塑造了该案监斩官况钟重视勘察、绝不错杀无辜的清正形象,在情节架构、题旨呈现、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较旧本更为细腻,昆剧也因成功上演该剧而大受赞赏,可谓“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典范。

其三,是以流传较广的折子戏为基础,调整关目或增益场次等,形成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同时弥补传统表演在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局限。比如,近年整理新编、屡获奖项的昆剧《景阳钟变》,就是在传统名剧《铁冠图》留存折子《撞钟》《分宫》等基础上拓展了新场次。全剧主要展现了国破家亡之际崇祯皇帝的艰难抉择及深沉思考,既遵循昆剧大官生等行当表演的严谨规范,又融入形式创新,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其四,是以新的观念、视角对传统戏“再解读”,甚至对原作主旨、脉络进行重塑。以梨园戏《御碑亭》为例,它沿着传统戏本中孟月华御碑亭避雨遇书生柳生春,两人共处一夜、未交一语、雨止各去的架构继续拓展,在孟月华的丈夫王有道得知此事,作出疑妻、休妻之举时,戏剧冲突的处理方式也更加“反叛”——既然丈夫决意休妻,妻子索性“自写休书,自请出门”!然而,故事并未就此完结,他日三人又一次在御碑亭邂逅,但“落花流水雨落纷纷,可能回得去吗”?传统戏本以夫妻二人误会解开、言归于好收尾,梨园戏改编本则更关注剧中人此时此刻的迷茫处境,两者已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面貌。

传统戏的整理改编虽无固定范式,但为保持剧目恒久生命力考量,无论是作“锦上添花”的小修补,还是“脱胎换骨”的大动作,都需在了解该剧种、剧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尤其在古韵与新意、补缀与颠覆之间如何取舍,笔者以为,通过几十年来的一些典型实践,可以从中找到内在遵循。比如,一些群众基础好、具备一定现代意识的传统剧目,经过前辈文艺工作者的整理创作,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柳子戏《孙安动本》等,都已成为某一地方戏曲剧种代表性剧目,对此,应当广泛继承,并根据不同演员的个人条件打磨出新。而对于承载着摸清剧种“家底”的抢救性挖掘,不妨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除文本外,还需对唱腔、技艺、身段、表情等进一步整理,以共同展现某一剧种乃至某一流派、某一行当的风格特色。比如,昆剧在常演《絮阁》《密誓》《惊变》等经典折子戏的同时复排全本《长生殿》,对于恢复、捏合新折子及传承剧种表演格范、审美内涵的意义,远大于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本身。另外,对许多题材有亮点,但整体恢复意义不大抑或难度很大的剧目,可以从现存元素中创新发现,重塑其艺术生命力。这就要从中找到与现代人情感相通、易于引发共鸣的母题,如对爱或美的看法、对生与死的认知等。以“赵氏孤儿”故事为例,其于元杂剧基础上几经嬗变,在现代改编本中,有的侧重赞扬程婴为救孤儿忍辱负重的担当,有的以女性视角观照程婴之妻的失子之痛……虽角度有异,却不乏亮点。从此种意义上说,注入现代意识,融入新理念、新思路都可以让传统题材“锦上添花”,形成直指人心的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之路,把握戏曲美学推陈出新的内在逻辑,传统戏将会以更多彩的样貌面对今天的观众,无论展古韵、换新颜还是“很先锋”,都该是其传承发展的题中之义。(孙丛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艺术评论让老字号“活”起来、“火”起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