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能源合作“压舱石”作用彰显

李春辉    2023-03-20 11:39:43    经济日报

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积极力量。随着两国能源合作不断深化,能源合作“压舱石”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俄能源合作。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份在致第四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的贺信中表示,面对外部风险挑战,中俄双方加强沟通协作,推进重大合作项目,显示出中俄能源合作的强劲韧性,诠释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广阔前景。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同俄总统普京视频会晤期间表示,能源合作进一步发挥“压舱石”作用,并强调双方要继续用好用足现有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推动两国经贸、能源、金融、农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口岸等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拓展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合作。

过去一年,两国能源合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成绩。2月份,普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中俄双方签署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俄每年向中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12月份,普京参加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塔凝析气田与“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线科维克塔—恰扬达段投产运行仪式,意味着中俄能源合作重大战略项目“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线实现全线贯通。普京表示,该天然气田的启动运营,为外国合作伙伴提供了稳定的供应能力,同时也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能源中心主任伊琳娜·盖伊达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去年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增长,俄同时也巩固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对华管道天然气出口增长48%,达15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增长7.7%,达4570万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计划供气量增加了18.7%,2月份,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所有石油进口的20%。

“俄罗斯最大的贸易来自中国,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早在受到各种限制和将我们的商品重新分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之前,这种增长势头已经形成。”普京在2022年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全体会议上表示。当前,包括能源贸易在内的俄对外联系正在“转向东方”,这为深化两国能源等领域合作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盖伊达表示,增加对中国市场的能源供应需要建造额外的管道基础设施,但与此同时,俄将最大限度地利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液化天然气出口。俄将争取到2030年将液化天然气产量提高到1亿吨。目前,“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产能达1740万吨,“萨哈林-2号”项目达980万吨,“北极LNG-1”“北极LNG-3”等液化天然气项目处于规划中。“远东天然气项目”和“萨哈林-2号”项目扩建也已经在讨论中。专家表示,对于俄罗斯来说,西方出口前景的恶化意味着俄将向东方寻求出口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到本世纪30年代初,俄向中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量最高或将达1300亿立方米,通过西线向中国供气量或将达500亿立方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玩具产业亟需补上世界品牌短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