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博鳌零碳示范区开始“试验”

2023-03-27 15:41:59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王存福)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东南侧的一排风机,其旋转产生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博鳌零碳示范区能源系统;海岛建筑“光储直柔”系统建成巨型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与其他能源系统互联互济,有效提高示范区的可再生能源自给率;新闻中心的“光储直柔”示范项目完成改造,配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均得到提高……当前,博鳌零碳示范区首批16个子项目竣工,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开启零碳“试验”。

位于博鳌镇东屿岛外的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占地面积330亩,包括10千伏开关站、光伏发电设施和农业大棚三大板块。开关站综合楼和农业大棚区,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和主要设备安装调试。“一地两用,阳光共享。板上发电、板下种果蔬,都直供论坛,零碳、绿色又环保。”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毛卫华说。

“与以往国际知名绿色低碳新城建设项目相比,博鳌零碳示范区为城市建成区提供了可落地、可推广的经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说,示范区展示了以适宜技术逐步更新改造的零碳建设模板。

“示范区建设最大化利用当地的风、光、热资源,让自然做功。”胡耀文介绍,例如,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增加遮阳、增加绿植系统等针对当地气候的被动式、低成本绿色降碳技术,减少高成本技术的使用;采用空气热源替代天然气,为酒店提供生活热水;最大化利用岛内建筑、地面、停车场、景观设施等铺设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展示当前光伏利用技术和我国光伏技术发展水平。

示范区建设主要靠自主探索。“我们没有特别成熟的体系和架构可以参照。边建设边研究,是此次建设的特征。”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刘烨说,建设过程中未大拆大建,实现了低扰动更新。

零碳示范区,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集成应用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多领域深度减排技术,新建林业碳汇等高质量抵消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于零的示范区。

据测算,已完工的16个子项目可实现减碳(含抵消措施)9055.8吨/年,年供清洁电力1510万千瓦时。围绕东屿岛为核心的1.8平方公里博鳌零碳示范区,其余项目将于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前完成,并全面实现零碳运行。

海南省住建厅副厅长刘联伟介绍,接下来,示范区尝试建立一系列政策公约,引导零碳会议会展、零碳旅游等公众行为,促进示范区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目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形势下,中国跨境电商如何更好地“出海”“闯关”?
下一篇:光伏+全电改造成就绿色工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