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再加力

2023-04-24 14:57:00    国际商报

4月23日,中国外贸两大利好消息同步释放——一则是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另一则是第133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展,琶洲展馆再迎客流高峰。

王受文在吹风会上介绍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就当前外贸形势作出分析研判,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地方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企业赋能,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开拓市场,为巩固经济向好态势多作贡献。

着力推动稳规模优结构

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4.8%的增长,实现了“开门稳”。但王受文直言,“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王受文分析道,从外部环境看,外需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约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最近周边国家外贸下降幅度较大。从经营主体看,外贸企业面临赴境外参展不方便、贸易风险上升、经营压力增加等制约因素和困难。

王受文表示,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商务部专门组织到18个省市开展调查、研究,统筹当前和长远,分析外贸企业诉求,会同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王受文介绍,在稳规模方面,一是努力创造贸易机会,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提高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等;二是稳定重点产品贸易,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三是稳定外贸企业,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加快拓展产业链承保等。

在优结构方面,一是优化贸易方式,提出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修订出台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指导商协会等行业组织制定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措施等;二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发挥好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高质量实施已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编发重点行业应用指南。

赋能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是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一环。王受文说,“今年以来,外贸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与供应方、采购方对接等方面的需求显著增长。为此,商务部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外贸企业提供申办签证、办理机票、参加展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使得企业能够在国内外开拓市场,争取订单”。

王受文介绍,赋能外贸企业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办好广交会以及其他一系列展会。“此时此刻,第133届广交会正在进行,亮点纷呈,参展商非常踊跃,线上线下结合办展,相互促进,效果非常好。本届广交会期间还举行了一些专业的国际贸易论坛,受到参展企业和采购商的欢迎。”王受文透露,一季度商务部进行备案或者审批的各类展会达186个,将帮助企业进行供采对接。

二是便利商务人员往来。由于民航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中国对外国际航班的恢复率已近疫前三成。同时,相关部门正在推动有关国家对中国企业申办签证给予便利,中方也对外国企业到中国办理签证给予便利。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APEC商务旅行卡替代签证的做法给予支持,虚拟签证卡将在5月1日允许入境。此外,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优化远端检测措施,为商务人员入境提供便利。

三是持续深化贸易创新。王受文透露,商务部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品牌培训、规则和标准建设、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将召开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现场会议,推广跨境电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

四是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商务部将发布国别贸易指南,对重点市场、每个国家制定贸易促进指南;将利用好与多国建立的“一带一路”项下贸易畅通工作组机制,推动解决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增加企业的机会。(记者 白舒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
下一篇:商务部:继续采取措施扩大进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