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建设基础设施要算大账

徐驭尧    2023-04-25 16:48:07    人民日报

建设基础设施,不仅要算眼下投入产出的小账,还要算当地民生改善、产业提质增效乃至观念转变的大账

 

“电费降了近一半,每年酒店能节省电费近百万元”“现在几乎不需要自发电,也见不到柴油机房里的黑烟了”……时隔两年,记者再次和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聊起用电,情况已经大不同。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2020年底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当地连通“大网电”,补齐了电力基础设施短板,获得了新的发展动能。

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为生活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走进阿里地区的福利院,每名老人床头都有一个氧气出口,“大网电”让这些设备实现了稳定运行。来到群众家中,电器多了、档次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为产业提质增效拓展了更多空间。阿里联网工程投运后,不仅供电更稳定,总体电价也大幅降低。越来越多企业引入新设备,生产工艺更加复杂的产品;电价降低带来利润空间的增长,也让企业有余力拓展经营边界,进一步契合市场需求、不断提质增效。

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为发展观念转变提供了无限可能。此前,当地人在创业时会首先琢磨外在基本要素“够不够”“行不行”;如今,完善的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后顾之忧,点子和模式“新不新”“好不好”被摆在思考的首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偏远地区的经营主体才有机会进一步补齐理念上的短板,进而真正参与广阔市场的同台竞技,并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为当地产业乃至整个地区塑造竞争力。

由阿里地区的改变纵观全局,建设基础设施,不仅要算眼下投入产出的小账,还要算当地民生改善、产业提质增效乃至观念转变的大账。我国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待完善。补齐这些短板,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

“电力稳定了,群众的维修需求反而增加了。因为之前大家习惯了停电,停了也不急。现在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大,几乎一刻都等不了呢。”当地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见,改变就在身边,改变也将越来越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
下一篇:“电力银行”赋能绿色工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