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聚合资源做强特色农业

吴陆牧    2023-04-25 17:41:27    经济日报

连日来,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油房村的润在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定植西红柿、南瓜、茄子等。重庆润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正全告诉记者,这里的蔬菜使用的是有机肥,品质好、产量高,广受市场青睐。

看到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2014年,杨正全在油房村流转了280亩土地,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带动了当地10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延长蔬菜产业链,他依托附近的丰盛古镇景区,发展特色果蔬采摘,取得不错收益。“采摘价3元一斤的新鲜蔬菜,很受游客欢迎,年采摘收入就超过60万元。”杨正全说。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要突出特色。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巴南区一方面挖掘优势资源,发展起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特色粮油、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另一方面,实施“党建引领·百村振兴”行动,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完善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丰盛镇党委书记肖帮雷介绍,该镇通过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发布脆红桃、青脆李等“丰盛高山土特产”目录,成功打造了2000亩脆桃脆李特色产业集聚区、1500亩现代化蔬菜基地,并依托高山果蔬,创建蔬菜绿色品牌8个,无公害食品认证4个,让土特产品牌价值和产业链价值进一步提升。

在巴南区东温泉镇黄金林村,不少村民正在菊花基地内劳作。黄金林村党总支书记陈现贵介绍,村里种植了200亩金丝皇菊和100亩观赏菊花,每到菊花盛开时节,游客争相来观赏打卡。黄金林村还推出观赏菊盆栽以及菊花茶、菊花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超150万元。

41岁的肖桂洋在巴南区安澜镇小龙村经营着一个农场,农场内不仅建有果园、鸡舍、鱼塘,还出售土鸡蛋、香肠、萝卜干、菜油、蜂蜜、花椒等产品。“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方式,各地消费者都能品尝到巴南本土质好价优的农产品。”肖桂洋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土特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在巴南区,越来越多土特产正借助电商力量走出山村。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马国辉告诉记者,通过完善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巴南区上线了“巴实游”“农禾电商”等农产品电商平台,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6.81亿元,较2021年增长20.53%。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
下一篇:“电力银行”赋能绿色工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