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助力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3-04-25 17:51:41    经济日报

ESG(环境、社会、治理)作为一种综合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框架体系和经营理念,正逐渐被纳入企业规范化发展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4月21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ESG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组织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分享国内外ESG发展新动态、新趋势,为中国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献智献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在致辞中表示,人类社会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三重危机,迫切需要各方共同行动。企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ESG理念的快速发展,ESG已成为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和指导长期投资者的重要风向标,推动企业加强ESG信息披露,并与ESG评级和ESG投资有效结合,有助于不断引导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行业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明确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的路线图。如今,净零排放正成为全球广泛接受的目标,根据MSCI净零跟踪报告的数据,净零排放目标现已覆盖全球88%的温室气体排放、90%的经济体量和85%的人口。在此背景下,ESG将驱动企业更好实现自身商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强调,ESG可以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采用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与公司的业绩提升形成协同联动效应。“从绩效来看,将ESG融入企业经营的上市公司,其整体业绩往往也比较好,资本市场反馈也更好。在ESG的投资理念之下,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指标,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有效平衡股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更低。”王一鸣说。

在研讨会设置的“榜样之光:中外企业ESG实践案例分享”环节,博枫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合伙人、中国区负责人司徒默表示,全面的ESG实践是可持续业务的基石,也是为投资人创造长期价值的关键。在投资方面,博枫在2022年完成150亿美元的博枫全球转型资金最终轮机构募集。此外,博枫将净零排放理念融入到办公室建设,博枫中国办公室新址在建筑施工阶段减少了41%的碳排放,室内装修完全实现碳中和。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钱龙海分享了第一创业将ESG纳入公司治理的经验。第一创业的ESG治理体系以实质性议题为核心,由ESG治理、ESG投资、ESG风险管理、ESG信息披露四部分组成,在经营管理层设立ESG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检查落实ESG实质性议题在执行中的问题,推动议题落地。如今,第一创业已连续3年披露ESG报告,正不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浪潮,推动行业践行并落实ESG资产投资。

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性共识的当下,ESG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兴投资理念和企业重要行动指南,未来该如何构建ESG的生态体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建议,ESG投资是“双碳”转型进程中的关键变量,有效的ESG投资需要真实的信息披露、科学规范的评级评价等基础设施的搭建。未来要立足市场,完善碳市场建设和ESG的政策框架,促进“双碳”相关的投融资发展,推动ESG投资产品创新,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丰富投资主体并扩大市场准入。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刘志阳提出,应建立ESG融资担保机制,由政府或者相关机构对ESG投资进行保障,提升不确定环境下ESG投资者的信心。并预先设立ESG资金储备的蓄水池,专门用于资助规模较小但处于较大金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ESG项目。在ESG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应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多主体治理体系,建立维护多重目标平衡的护栏机制,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促进资源整合,赋能ESG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
下一篇:“上海湾区”正成为长三角新兴产业研发与推进高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