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汽车金融公司看好二手车

郭子源    2023-04-28 13:10:54    经济日报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共计9891.95亿元。其中,已有超半数的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了二手车金融业务,二手车贷款余额451.88亿元,同比增长68.47%。

所谓汽车金融公司,是专门服务于汽车产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购车消费者,二是汽车经销商,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近年来,汽车金融公司在促进汽车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厂商、经销商合作,既帮助消费者降低购车资金压力,满足更多的购车需求,又为中小微企业经销商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并主动为其减费让利。

此前受疫情影响,汽车经销商的经营性现金流压力明显增大,汽车金融公司通过保障信贷投放、延期还款、减费让利等方式,积极支持经销商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针对个人购车者需求,汽车金融公司推出了减免贷款利息、延期还款、减免服务费等措施,积极支持货运物流以及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车辆655.44万辆。其中,新车贷款车辆600.91万辆,占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的22.37%;经销商批发贷款车辆363.48万辆,占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的13.45%。

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汽车金融公司还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各项监管指标保持良好。截至2022年12月末,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达227.84%;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3.31%,较上年末提升1.5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微升至0.71%。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同比下滑3.51%,不升反降。”董希淼说,一方面,这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汽车消费市场需求不振;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汽车金融公司在服务消费者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前,二手车、新能源汽车、增换购已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机遇。《报告》显示,近年来,汽车金融公司把握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二手车金融服务,探索推动新能源汽车直销、车电分离新模式、绿色出行发展,并结合二手车相关政策,不断加强二手车渠道合作与管理,优化二手车金融服务。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其中要便利二手车交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近年来,多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二手车利好政策,主要围绕确定二手车商品属性、提升流通便利、规范企业经营、完善交易闭环四方面,着力解决二手车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进一步引导二手车市场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汽车金融公司应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一要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用好产业和金融支持政策,提升专业金融服务能力。二要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搭建互联、开放、智能的数字化平台生态,同时借助科技力量,升级传统业务流程。三要构建差异化、专业化的竞争优势,瞄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加强与主机厂、经销商的协同合作,为购车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四要修炼内功、审慎经营,始终将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作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
下一篇:小微企业一季度运行企稳回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