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非洲数字经济孕育独角兽企业

田士达    2023-05-10 10:53:20    经济日报

截至2023年2月,非洲大陆共有7家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企业及技术人才招聘网站。这些独角兽企业搭上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并立足非洲本地实际,专注于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在为民众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也给企业自身发展开拓广阔前景,其发展势头不可小觑。

截至2023年2月,非洲大陆共有7家独角兽企业。虽然非洲独角兽企业数量远比不上其他大陆,但鉴于非洲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以及有关国家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视,涉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势头不可小觑。

在这7家独角兽企业中,有4家诞生在尼日利亚,另外3家分别诞生在塞内加尔、加纳和埃及。值得注意的是,7家独角兽企业中有6家集中在金融科技领域,这与非洲特殊的金融环境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一方面,非洲金融行业普惠性长期严重不足,孕育了金融科技创新的机遇。非洲大多数的交易仍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金融科技时报”网站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约57%的非洲人没有普通银行账户。金融科技企业为这些民众提供了有竞争力的选择,也增强了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现,非洲金融科技企业为客户节约了80%的使用成本,客户储蓄利息比传统银行高出3倍,而汇款成本仅为传统银行的六分之一。

另一方面,非洲人口呈年轻化趋势,智能手机、金融科技等新事物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非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陆”,70%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预测,2019年至2025年全球手机市场年增长率为3%,而同期非洲市场增长率可达4.6%,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手机市场。中国传音、华为等手机品牌结合非洲用户需要,推出有特色、可负担的智能手机产品,在非洲手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为非洲大量年轻人初次“触网”、接触金融科技提供了载体,给金融科技企业带来增长机遇。

尼日利亚公司“互换”(Interswitch)是非洲首家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公司创始人米切尔在英国工作期间,首次体验到自动取款机的便利性。联想到尼日利亚本国民众常常需要去银行排队取现,且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存在被盗抢风险,米切尔2002年创立“互换”公司,从引入自动取款机和跨行存取款服务做起,逐步开发出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在线支付平台,成长为尼日利亚金融科技巨头。2019年在获得维萨(Visa)投资后,“互换”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企业。“互换”官网数据显示,该公司拥有超过3500万张激活的银行卡,接入了尼日利亚各地4.1万家支付代理商。

尼日利亚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聚集的国家,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尼日利亚政府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主要产油国,尼日利亚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转型,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未来,政府各部门为发展数字经济制定了宏伟蓝图和激励政策,获得明显成效。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尼日利亚信息通信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6.51%,成为该国非石油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非洲一众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之外,有一家名为“安德拉”(Andela)的公司与众不同。安德拉2014年在尼日利亚启动,专注于为软件工程师和用人企业搭建就业和招聘平台。在尼日利亚获得成功后,安德拉开始向外拓展市场,与更多知名大企业达成招聘合作,并陆续向非洲大陆和全球的工程师开放岗位申请资格。安德拉官网数据显示,公司业务已拓展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96%的求职者成功匹配了工作,求职者收入比上份工作平均增加84%。

招聘网站安德拉的成功也非偶然。非洲大陆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本地就业市场对此类人才需求较为有限。同时,非洲与欧洲时区相近,许多欧洲企业倾向于雇佣非洲技术人才远程工作,却难以评估应聘者的履历是否真实、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安德拉通过搭建全球技术人才网络,将经过认证的技术人才与用人单位相连,比用人单位自行招聘的效率高70%,因而获得企业和投资者的青睐。2021年软银牵头投资2亿美元后,安德拉成为非洲又一家独角兽企业。

不论是金融科技企业还是技术人才招聘网站,这些非洲独角兽企业的成功都有迹可循。它们搭上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并立足非洲本地实际,专注于解决痛点难点问题。非洲的独角兽企业为民众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也给企业自身发展开拓出广阔前景。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澳门旅游业强势复苏
下一篇:非洲电商交易持续扩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