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数字赋能零售企业碳中和 节能减排成降本增效关键

涂瀚文    2023-05-12 15:31:09    中国商报网

近几年,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课题。零售企业作为现阶段的“排碳大户”,纷纷尝试绿色转型。沈阳和四通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合峰科技(辽宁)有限公司创始人牟楠认为,零售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在从事零售信息化、数字化的多年实践中,牟楠看到,节能减排正在成为零售企业降本增效的普遍诉求,其中蕴藏着巨大潜力。他为此投身新赛道,探索数字化赋能商业碳中和的更多可能性。

节能减排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

“可以说,降本增效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课题,而能源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牟楠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从事零售信息化、数字化的多年实践中,自己看到了商业地产客户普遍存在的痛点问题,“企业在评估经营效率时,对人效、坪效都有一个合理的参照数值,但在‘能效’方面的认知却还很模糊。”

牟楠认为,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型商超百货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标准,从单位能耗的角度衡量自身经营状况是否健康而可持续。例如,核算每百元客单价对应的能耗、百元生鲜销售额对应的能耗、百人客流量对应的能耗等。

“举例来看,业界有些主打生鲜产品的超市营业额、顾客体验都不错,也实现了盈利,但如果把能源成本、环境成本都计算在内,从碳排放的角度去评价,这家企业却很可能是‘亏本’的。”牟楠说。

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少连锁零售企业随之探索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道路,但普遍集中在“打造绿色消费场景”“引领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一些常见的做法包括减塑、简化包装、扩大绿色商品供给、推动废弃物回收、推出“以旧换新”活动、举办环保公益活动等,现阶段零售企业还难以从根本上做到节能减排。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研究报告中提出,能源消耗,尤其是外购电力消耗,是零售企业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因此,牟楠选择了以建筑节能为切入点,帮助企业进一步打造绿色低碳零售场景,在降低日常经营所需能源费用的同时,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碳排放进行政策调整。

“未来的碳排放指标,可能也会像我们现在用水用电一样,按照收费梯度来执行,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额度,相对应的费用就会陡升。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零售企业作为用电大户、排碳大户,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后恐怕就会付出不菲的代价。”牟楠表示。

数字赋能商业碳中和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即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的绿色发电方式,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光伏材料自然地融入建筑的整体结构,不仅仅是安装在棚顶,建筑外立面也可以通过光伏幕墙等材料进行光电转化。”牟楠向记者介绍说,随着“光伏+建筑”模式的逐步发展,发电成为建筑的新功能之一,而中合峰科技希望在此基础上“为光伏建筑加上数字化的中枢”。

“数字化是我们的老本行。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字化,零售企业的低碳转型也不例外。”牟楠表示,在“光伏+建筑”的应用场景中加入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调节蓄能、监测并管控能耗。“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商场的照明、电梯、空调、冷柜……到处都是用电的地方,那么究竟哪部分能耗是合理的,又有哪些被浪费掉了,可以从接入POS机、客流传感器的数据中找到答案。”

在牟楠的设想中,光伏发电与节能诊断双管齐下,才是发展绿色低碳零售的可靠路径。在转型的过程中,大型商业综合体一方面通过楼体改造实现建筑发电,逐步减少甚至是彻底取代外购电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的统筹优化作用,尽可能地追求“能效最大化”。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零售数字化,今天跻身光伏这条新赛道,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深耕数字化服务。我相信,‘光伏+建筑+数字化’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牟楠告诉记者。

从低碳经济中发掘新机遇

有专业人士称,企业发力绿色低碳零售是一举多得——节能不仅意味着降低经营成本,还有助于企业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提升品牌价值与资本市场表现力。随着环保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为零售企业打造“金字招牌”。

“就像宜家的光伏碳中和项目‘零耗能’商场一样,做好低碳的企业往往会大力宣传,用环保主张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尤其是对于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走进净零碳商场购物可以满足其情感价值需求。”牟楠表示。

在“光伏发电+商业场景一体化”的能源解决方案测试阶段,中合峰科技与沈阳建筑大学合作搭建了净零排放的办公空间。该建筑能够完全依靠光伏发电维持自身的日常运行,即使是阴雨天也可以正常使用蓄电来照明、取暖以及办公,同时配备数字系统,记录其从光电转化到用电自给自足的节能减排轨迹,并作为“净零能耗样板间”直观展示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办公室的电能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发电过程不涉及碳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从访客体验来看,在这里,正常用电并没有受到什么限制,可以很自然地接受绿色生活方式。”牟楠说。

据牟楠介绍,目前中合峰科技的能源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对低碳经济有一定的认识,预算也相对充足,而且很多企业是自有商业地产,或者租期长达10年以上,综合各种因素,更容易接受“在未来3到5年把改造投入收回来”的转型方案。此外,中合峰接触的几家银行对该项目也表示看好,绿色低碳改造有望获得低息贷款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担。

“在减碳的大趋势下,商业综合体进行光伏改造遇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光伏+建筑+数字化’的节能增效方式不仅对环境友好,也可以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牟楠表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澳门旅游业强势复苏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4月份CPI同比上涨0.1% PPI同比下降3.6%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