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去中国化”就是去机遇去发展

郭 言    2023-05-15 15:26:19    经济日报

近日,欧洲一些政客声称,欧洲应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在对华合作中“去风险”。有关提法无视中欧合作给双方带来的长期稳定共同利益,极为短视。如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必将对欧洲自身利益造成明显损害。

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近来,一些不当涉华言论不时在欧洲出现,对欧洲的对华政策造成干扰,成为中欧深化合作的障碍。一方面表态不搞对华脱钩,一方面又有政客声称要在对华合作中“去风险”,出现这样矛盾的认知,原因来自多方面。欧洲各界特别是众多商界人士与中国往来频繁,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相对准确,对华态度也积极务实。但同时,一些消极因素也在不断干扰欧洲。个别国家的反华政客持续鼓吹“中国威胁论”,操弄反华议题,并对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误导甚至施压。在此影响下,欧洲有人产生了错误的对华认知。欧洲要与中国互惠共赢,需要秉持正确认知,加强协调合作。

中国是欧洲的机遇而非风险。一直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坚守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是人类和平与发展进程的积极推动力量,包括欧洲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受益于此。数十年来,中欧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互惠互利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2022年,中欧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双向投资也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双向投资存量超2300亿美元。以任何名义推行“去中国化”,都将让欧洲蒙受不小损失。以德国为例,奥地利某智库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对华脱钩,德国一年GDP将下降2%。欧洲商界对此有清醒的认识。2022年,欧洲对华投资121亿美元,大幅增长70%。德国工商总会外贸主管沃尔克·特莱尔表示,如果与中国脱钩,德国计划中的能源转型等战略都难以取得进展。

事实上,欧洲面临的真正风险是自身战略利益被他国胁迫。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发起“新冷战”,不断破坏国际规则,煽动意识形态对立,鼓吹“脱钩断链”,并试图胁迫欧洲,将欧洲绑上阵营对抗的战车。这样的做法将把国际社会推向分裂和危机。这才是欧洲以及世界各国需要重视的、真正的风险。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澳门旅游业强势复苏
下一篇:陆海联动建设深水大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