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多维度政策支持会展业发展 今年深圳会展规模将再创新高

2023-05-17 14:59:15    证券日报 

作为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专业展会举办在深圳正呈现全面复苏态势。

2023年以来,深圳持续扩大招展、引展和排展力度,一季度全市已举办展会超50场。据深圳市商务局透露,今年深圳预计办展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办展规模将创历年新高。

与此同时,为加快推动深圳会展业高质量发展,5月15日,深圳市商务局官网发布《<关于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修订)》,进一步优化各项政策措施的适用对象、申报条件、支持标准等,将从新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培育专业展会、支持本地展会做大做强、支持展会参加认定认证、支持举办国际性会议、支持组团参加市外国内展会等六大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和奖励。其中,新引进的世界商展百强项目,一次性可获500万元奖励。

大力促进会展业发展

从《实施细则》两大亮点内容来看,在新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方面,《实施细则》提出,深圳将聚焦“20+8”产业,支持引进行业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对新引进的世界商展100强项目,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引进全国展览100强项目,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引进的国际会议项目,给予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在培育专业展会方面,深圳将对符合深圳“20+8”产业布局的新落地专业展会项目给予培育期资助。其中,在深圳专业展馆举办且办展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新落地专业展会,按项目实际发生场租的25%给予连续三年的培育期资助,每个展会每年资助上限50万元,三年累计资助上限150万元。

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该实施细则旨在加快推动深圳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积极打造全球一流会展承接地。据悉,《实施细则》自2023年5月16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此外,在今年1月12日,深圳市商务局还发布五条阶段性措施,助力会展恢复活力。其中包括,支持上半年举办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高性能医疗器械和食品工业高水平专业展会,按照主办方实际办展成本的5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在今年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大型展会的举办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促进经济循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产业领域的厂商、贸易商、终端需求方都在这集聚,供给和需求的高频接触,有利于商机的发现和经济活跃度的提升。”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深圳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今年以来,深圳进一步加快国际会展之都的建设步伐,持续扩大招展、引展和排展力度。2023年一季度,深圳市已举办展会超50场,平均1.8天就有一个展会。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等展会今年将再次锚定深圳,相继开展;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秋季)、博华联展等多个重量级行业展会将首次在深举办。

而在5月份,深圳将举办22场展会,预计举办展览面积超70万平方米,包括国际家具展、深圳电池技术展等超级大展。

据统计,今年深圳市专业展馆拟举办“20+8”产业相关展会153场,展览总面积超767万平方米,分别占总展览数量和面积达85%和89%,首次实现“20+8”产业集群全覆盖,全面助力各产业上下游企业找市场、促合作、拿订单。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大型展会作为产业风向标的展示平台,会将产业前沿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较好呈现,这对“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也有较好的助推作用。

“另一方面,对主办城市深圳而言,通过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可以展示城市形象、营商环境和本地产业竞争力,有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为深圳城市能级跃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胡麒牧表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澳门旅游业强势复苏
下一篇:优化金融供给助消费市场复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