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返乡创业助乡村振兴

石 晶    2023-05-18 14:18:57    经济日报

“啪、啪……”韩太乙日将面团揪在案板上,一拉、一揉、一甩,来回反复几次,就抻出了长长的拉面。煮好的面条配上晶莹剔透的汤汁,撒上翠绿的香菜,浇一勺红彤彤的油泼辣椒,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拉面就做好了。

韩太乙日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群科镇科木其村人,在河南省南阳市经营了多年拉面馆,2021年回乡在县城开了一家拉面馆,“一天能用两袋面,一袋面能做出150碗拉面。我们薄利多销,一碗面卖5元,一天营业额有1500元”。

海东市是拉面之乡,当地农民纯收入的44%来自拉面餐饮行业或相关产业链。截至2021年底,化隆县拉面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多,在全国各地经营拉面店共1.8万家。如今,不少曾经在外打拼的拉面人返回家乡创业,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和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有名的拉面村格尔麻村,美丽的村道边坐落着一座高大气派的黄色木质雕花建筑,采用钢结构和通体透明的钢化玻璃封闭。花园里种植的牡丹和桃花开得正艳,成片的地膜蔬菜已吐露嫩芽。“2020年,我关闭了天津的拉面馆后,带着妻儿和老员工回村创业,把原来的老院子改造成集餐饮与民宿为一体的农家院。”村委会主任马哈克都告诉记者。他也是海东市19.3万名拉面从业者中的一员。

马哈克都的农家院紧邻黄化公路,背靠村庄的果园,沿着绿树成荫的村道可以到达黄河岸边,美丽的景色和便利的交通让他的农家院格外受到游客的欢迎。过去两年,马哈克都接待了来自天津、北京等地的游客。这两天,他正在清理后厨卫生,改造农家乐设施,准备于5月底开门营业。

在经营方面,等客上门已成为了过去式。“等这几天收拾完了,我就在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始直播,主要吸引来自大中城市的游客,以及喜欢欣赏黄河美景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游客。”马哈克都的儿子马林德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并不担心客源。

返乡创业的拉面人带回了技术和资金,帮助当地群众走上产业致富路。2018年,群科镇向东村的马金山和朋友们租赁了安达其哈村在黄河边上的200亩撂荒地。他们刨去石头,平整土地,覆盖上优质土壤,并投资2100万元,建起了化隆县最大的花海景区。

为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协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等,投资建设了一座轮渡码头,并将坑坑洼洼的道路改造成宽阔的柏油马路。“今年‘五一’假期,游客达到2万多人,景区餐厅自从4月份开业以来,各项营业额超27万元。”马金山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化隆县拉面人返乡创办的企业有462家,吸纳就业6786人,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元,利润5.7亿元,务工人员年收入3.1亿元。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澳门旅游业强势复苏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支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