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安徽: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四成

2023-05-30 16:35:14    工人日报客户端

创新能力增强,新兴产业集聚,这两个方面结合共同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5月29日,记者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了解到,过去五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1.6%。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安徽不断集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多个领域树立起鲜明特色的产业地标和产业形象。据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郭浩介绍,该省深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开展新兴产业百亿项目攻坚,梯次推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基地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和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郭浩说,目前该省正在以一流标准推进“科大硅谷”建设,组建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现有121所大学和7074家科研机构,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100万。

在当天下午的实地采访环节中,记者了解到,在安徽省新兴产业政策的引领与扶持之下,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的供应商园区中涂装车间、车身车间、座椅供应商等一应俱全。截至目前,已有近300家生产供应商和约800家采购供应商就位。另外,38家供应商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共同来皖投资,投资金融已达71亿元人民币。

“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其中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028亿元,同比增长26%。”安徽省经信厅一级巡视员吴韦人说,安徽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融合集聚发展。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姚群说:“安徽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举全省之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战略科技力量梯次壮大。”

目前,安徽已建成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在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率先入轨运行,深空探测实验室挂牌运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环境研究院建设运行。全省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到了6000家,其中亿元以上的超过2000家。截至2022年底,全省60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上市企业和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税收大数据助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
下一篇:前4月行业利润增幅居首 电力板块逆势上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