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金观平    2023-05-31 14:52:17    经济日报

“要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保障”“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疏解与提升一体推进,如车之两轮,并行不悖,共同推动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为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北京发布并多次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44万件。2014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千个,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

站在新起点上,北京将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一抓到底,坚定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巩固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疏解成果,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布局发展;第二批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等板块的疏解,已箭在弦上。

疏解绝非不要发展。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京津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尤以北京为重,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创新生态日臻完善。过去几年,北京将疏解腾退出的空间除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增补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留白增绿外,也为高精尖产业发展储备了更多空间。

北京着力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瞄准2025年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致力于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北京必将打造成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税收大数据助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
下一篇:绿色消费应有更宽广视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