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量增质升,高质量实施协定看江苏

何诗霏    2023-06-02 17:30:59    国际商报

江苏坚持把高质量实施RCEP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建立了7部门参与的高质量实施RCEP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出台《江苏省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RCEP优惠政策宣传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将RCEP规则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实绩,努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和东亚产业循环战略枢纽。

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见实效

重点加强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经贸交流和产业对接,2022年,江苏共面向RCEP区域举办线上对接会42场,为近1500家企业组织对接近7000场;组织70家企业参加RCEP区域境外线下展会10场;举办东盟—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论坛暨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以RCEP区域为重点,举办12场“连线全球”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全省各设区市也积极搭建RCEP经贸合作平台,畅通经贸合作通道。如南京持续推动南京—万象的中老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全年中老铁路(南京—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发送17列692车,出口货值2739.7万美元;无锡发起建立RCEP国家(无锡)友城合作机制的倡议,建立全省首个RCEP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常州设立国内首家RCEP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淮安连续2年举办RCEP成员国食品产业合作圆桌会议等。

江苏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双链融合更为深入。2022年,江苏对RCEP成员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01万亿元,增长5.5%,占全省的37%;实际使用RCEP成员国外资59.82亿美元,增长63.3%,占全省的19.6%;对RCEP成员国中方协议投资33.77亿美元,增长137.3%,占全省的34.9%。今年1至4月,江苏对RCEP成员国出口3414.73亿元,增长11.1%;实际使用RCEP成员国外资17.67亿美元;对RCEP成员国中方协议投资18.1亿美元,增长236.9%,占比提高到46.1%。

着力增强企业利用RCEP能力

2021年以来,江苏充分发挥“FTA惠苏企”联合工作机制和高质量实施RCEP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培训体系,累计开展RCEP线上线下培训宣讲活动近400场次,参训人员近5万人次。省级层面建设推出“FTA智慧应用公共服务平台”“RCEP企业服务专区”两大RCEP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慧享政策红利、精准开拓市场。

一年多来,江苏企业利用RCEP稳定单、拓市场的能力持续增强。截至今年4月,江苏共签发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20.84万份,签证金额649.97亿元,签证金额稳居全国首位,相关企业预计可享受RCEP其他成员国关税减免约6.56亿元;RCEP项下享惠进口货值193.51亿元,享受关税减免3.74亿元。其中,今年1至4月,江苏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6.06万份、签证金额166.53亿元,均列全国第一,分别增长83.8%、43.6%,可享受RCEP成员国关税减免2.56亿元;RCEP项下享惠进口货值58.12亿元,享受关税减免1.24亿元,涨幅均超过110%。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主动把握今年1月2日RCEP对在印尼生效机遇,提前比对其出口印尼的阿斯巴甜在RCEP(直接降为零)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协定税率为5%)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为客户择优办理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客户表示将进一步增加订单。无锡某锂电池标杆工厂将利用RCEP累计从日韩战略设备供应商处进口数十亿元的关键锂电设备,以目前江阴二期在建的新一代产品标杆产线为例,来自韩国的电芯装备设备利用RCEP后可实现百万元的关税减免。无锡某著名服装品牌公司抢抓今年RCEP在印尼和菲律宾生效机遇,积极推进区域内业务布局,菲律宾首店将在今年三季度落地,印尼市场布局也在有序推进之中。宿迁某酶制剂公司对日出口的酶制剂产品利用RCEP后关税由6.5%降至5.5%,累计为客户节约近15万元关税。在对日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来自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的意向订单也明显增加。今年初,该公司新增400万元投资更换了生产设备,进一步扩大产能。

下一步,江苏将聚焦RCEP规则深化利用,持续做好RCEP应用研究、宣讲培训及配套服务,帮助企业更高水平用好RCEP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RCEP区域要素资源和市场空间,扩大经贸往来,深化产业合作;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汇聚更多成员国优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不断推动江苏高质量实施RCEP工作取得新成效。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税收大数据助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
下一篇:钛产业绿色发展补短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