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以政策精准化服务扩内需

涵 铭    2023-06-05 11:26:28    人民日报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笔者近期到分处东、中、西区域的3个省份调研,从车间到田野,从数字到实效,充分感受到了各类经营主体努力向上生长的劲头。

进一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更好服务于扩大内需这个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基层一线的实践,给出了一些启示。

瞄准扩大内需新增长点,加强政策供给。2022年,相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轻型牵引挂车这一类车型定义及所需C6驾驶资质,这意味着,人们想要体验房车,不必全都购买一体式房车,拥有符合标准的普通私家车和相应驾照,加挂拖车即可。就是这个政策,让生产挂拽拖车连杆零件“球颈接臂”的湖北省宜都市仝鑫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去年至今效益倍增。眼下,在地方财政、金融信贷政策支持下,这家企业正建设新产业园,扩产能、上台阶。可见,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政策供给的改革创新至为关键。梳理我们的“供给侧”,看看还有哪些像小拖车般等待“上路”的需求,财税政策可加力予以释放。

围绕新动能发力重点,强化政策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跑出创新加速度、增强发展新动能,需要更好激发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对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有递延、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方式。调研过程中,不少专业人士也提议,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税优力度,与近年来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优政策等形成呼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科学研判风险点,提升政策协同性。把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拉动民间投资,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以财政贴息、担保撬动银行信贷……从调研看,目前一些地方都注重通过加强财政与金融、产业、科技等政策联动,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对此,要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约束。扩投资、上项目必须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兼顾短、中、长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到科学协同。要杜绝“一哄而上”或“一哄而散”的非理性投资冲动,避免在部分行业形成新的闲置资产和过剩产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注会行业加速释放创新能量
下一篇:压实资产评估看门人责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