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拆“篱”换“土”建设统一大市场

2023-06-09 14:22:09    经济日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要拆“篱笆”,又要换“篱笆”滋生的“土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共识、压实责任,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配套政策,完善长效体制机制,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供充足“土壤”。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要拆“篱笆”,又要换掉“篱笆”滋生的“土壤”。要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和配套制度,培育有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土壤”。这样的部署,很及时,也十分必要。

自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重点任务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对于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拆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篱笆”,是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最普遍最直接的做法。例如,针对市场广为诟病的二手车限制迁移问题,有关部门全面取消了限迁政策,通过促进商品要素的自由流通,有效盘活了二手车市场。再如,在政府采购、重点工程、交通水利等领域,串通投标、挂靠投标、行贿中标等行为都是长期影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堵点难点。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和地方采取专项行动,剑指地方保护顽疾,累计办结了78件行政垄断案件,及时纠正了指定交易等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受到经营主体的欢迎。

也要看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难题尚不能通过拆“篱笆”实现“药到病除”,特别是那些经年累积的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能更换或改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即便“篱笆”已拆除,那么也很有可能卷土重来。正因为此,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又要强化标本兼治,注重久久为功。也就是说,既拆“篱笆”又换“土壤”,已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强调要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这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了方向路径。

首先,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共识、压实责任。要深刻认识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特别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让“小局”服从于“大局”和“全局”,“小道理”服从于“大道理”,坚持主动作为、相向而行,加快形成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合力。

其次,在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的同时,须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配套政策。针对市场反映强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强制产业配套或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以及政府采购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问题快速反响处理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聚焦市场基础制度、要素和资源市场、市场监管等领域,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立法进程,不断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长效体制机制,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供养分充足的“土壤”。具体来看,就是要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财税、统计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统一规划安排,强化产业政策统筹,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作为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也反映了精准的目标导向。当务之急,要真正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辩证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坚持立破并举、系统推进,确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发布招商引资三年期“路线图”
下一篇:北京朝阳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