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监管“剑指”券商私募资管等业务

2023-06-12 16:42:21    经济参考报

5月以来,券商包括私募资管、研报等在内的多项业务遭监管严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多地证监局陆续下发针对违规券商机构及相关业务人员的罚单,合计已有约30份。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呈现出的严监管常态化趋势,既有力督促了券商机构更好地尽职履责,也切实规范了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

券商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趋严

6月9日,深圳证监局公布4份行政监管措施,涉及五矿证券、银泰证券2家券商,均涉及私募资管业务。其中,五矿证券被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6个月(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而新发行的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分管资管业务的高管及资管部门负责人被约谈。银泰证券则被出具了警示函。

深圳证监局公告指出,五矿证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不规范,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债券投资决策和风险管控存在问题。二是非标资产投资管理不规范。三是资管新规整改不到位,过渡期内新增不合规产品。四是关联交易管理机制不完善。

银泰证券受罚同样与私募资管业务有关。公告显示,银泰证券相关业务存在包括个别资管产品整改不到位、资产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符合规定且个别人员从事业务独立性不足、私募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在内的五项问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券商私募资管业务遭遇监管严查。除上述罚单外,5月以来还有国都证券、首创证券、长城国瑞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券商因私募资管业务违规被出具警示函。

超20份罚单关注研报业务

对于券商另一项重点业务——研报业务,近期监管关注度同样较高。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已有20余份罚单针对这一领域。

6月8日,深圳证监局发布5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分别对东亚前海证券、招商证券采取了监管谈话和出具警示函的措施,对包括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在内的6名相关人员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措施。

此外,还有来自云南、河南、重庆、北京等地证监局的多份罚单,就研报业务违规直指西南证券、太平洋证券、首创证券和中原证券等券商机构。

更多罚单则与相关分析师有关。日前,上海、重庆两地证监局披露8张罚单,7名分析师被出具警示函。其中,因研报内容存在瑕疵,上海证监局分别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民生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申港证券的分析师出具警示函。此外,民生证券的1名分析师因违规传播非研报内容信息,也被出具警示函。重庆证监局公布的3张研报业务罚单,对西南证券及2名研究人员出具了警示函。

“投资研究是券商业务非常重要的领域,对公司其他业务线的支持、品牌塑造以及对机构和投资人服务等作用都较为突出。”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针对这一领域的不规范、不专业之处,监管加强相关要求也是应有之举。

《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相关公告内容总结发现,券商研究业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市场影响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个别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力评估不充分;研报制作不审慎,内容表述和信息引用不严谨;内控管理有效性不足,在分析师调研活动管理、服务客户、公开发表言论等方面的内控管理有效性欠缺等。

严监管压实券商责任

全面注册制下,以券商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责任愈发重大。为此,监管部门也持续采取措施,多措并举压实券商各项业务责任。

证监会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围绕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加强各条线监管力量统筹,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督促行业机构完善合规内控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

具体到研报业务方面,据悉,今年5月,监管部门向各证券公司送达了《关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其中重申了四项监管要求:一是加强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二是强化研报制作、审核、发布全流程内部控制;三是规范公开发表言论和客户服务活动管控,强化舆情风险管理;四是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内部问责制度。

“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要求不断提升。而监管的常态化动作也有助于证券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形成既有‘大而强’又有‘专而精’的多样化市场格局。”付立春表示,对券商机构自身而言,无论是研报业务还是私募资管业务,都应该将合规要求看作自身的“生命线”,从管理、培训等各个角度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度的提升。(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发布招商引资三年期“路线图”
下一篇:企业需求更快响应 行政壁垒不断破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