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中老铁路:互利共赢之路愈走愈宽广

李 宁    2023-06-13 15:14:37    国际商报

来自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18个月,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货物2100万吨。这条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黄金线路”交出了客货齐旺的亮眼成绩单。

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不久前表示,中老铁路开通一年多来客货两旺,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贸易往来,确保老挝绿水青山一如从前。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继续共享互联互通带来的机遇,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中老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近年来中老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目前,中国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老挝最大投资来源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老铁路对双边贸易往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助力。

在推动双边贸易方面,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长期以来中老双边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但规模仍然较小,中老铁路的成功开通运营使老挝与中国的贸易合作由云南省拓展到西部、中部以及东部各个区域,老挝的香蕉、木薯、百香果、柑橘、啤酒等特色食品农产品将依托中老铁路进入广阔的中国大市场,其国内纺织、制鞋、电子等产业发展也将获得更加便捷的中间品供应。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进一步降低了贸易物流的成本,节省了运输时间,还使老挝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增强了老挝在中南半岛的区位优势,提升了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袁波说。

具体来看,袁波表示,老挝人力成本较低,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水电资源丰富,中老在农业、制造业、能矿、水电等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随着RCEP全面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推进,中老两国的投资合作也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老铁路还带动了老挝当地的就业。“铁路开行以来,已累计招聘老挝员工3500多人,在物流、交通、商贸、旅游等行业间接增加就业岗位10万余个。得益于这条铁路,越来越多老挝山区的青年可以走出大山,拥抱世界。”毛宁不久前在介绍中老铁路惠民生情况时说。

日前,中老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委员会第11次会议召开,双方围绕落实两国领导人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加强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能源矿产、民生等领域合作,以及多边和区域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相信未来,双方将进一步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合作。

为地区国家带来新机遇

记者注意到,中老铁路开通以来,不仅推动了中老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也给与中老邻近的东盟国家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和红利,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

袁波分析说,老挝能够依托中老铁路,借助RCEP全面实施的机遇,加快发展转口贸易,建设中南半岛的供应链中心,不仅可以将周边泰国、柬埔寨以及缅甸等国家的商品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物流速度运往中国市场,同时也能够为周边国家发展制造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渠道。

据了解,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发送的货物品类已经从初期的10余种拓展到目前的2000余种。中国发运到老挝的货物主要是机械设备、家用电器、蔬菜、鲜花、机械配件等,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从老挝发运到中国的货物主要是金属矿石、木薯、薏米等,通达中国25个省(区、市),为沿线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世界银行测算,在过境流程足够高效的前提下,中老铁路可将昆明到万象之间的运输成本降低40%至50%;如果跨境货物到达万象后转运到米轨铁路上,昆明到泰国林查班港之间的运输成本将降低40%。

中老铁路不仅让“货畅其流”不断提速,也持续勾勒着“人畅其行”的生动图景。记者注意到,两个月前,中老铁路开通双向国际旅客列车,从昆明到万象实现朝发夕至,进一步便利了两国民众往来。

据报道,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苏沙婉·维雅吉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中铁路从蓝图变为现实,为老中两国人民特别是游客往来提供便利,同时也方便了老挝周边国家人民的出行。这条铁路将为老挝带来更多游客,为老挝带来福祉。

袁波说,中老铁路已经开通客运专列,这为中国与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旅游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运输方式,未来在旅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服务贸易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发布招商引资三年期“路线图”
下一篇:免税购物市场活力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