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产教融合从“一头热”到“两头甜”

熊 丽    2023-06-19 15:15:30    经济日报

学校教的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没有教——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强国、保障民生、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个主体,参与动力强弱各异,“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现象长期存在。现实中,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协议层面或劳务用工的表层,企业未能深入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

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动。因此,破解人才供需“两张皮”,需要双向发力。

在供给端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鼓励引导职教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在需求端方面,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打消企业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深化产教融合,要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校企都受益才能持续激发协同育人动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这既需要制度供给的保障、教育理念的转变,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目前,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未来,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职业教育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高素质人才,也将帮助更多年轻人通过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乡村兴旺,吸引游客来“相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