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96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其中,出口294.5亿元,增长50.7%;进口667亿元,同比增长20.8%。前4个月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7%,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家,经营主体增速连续37个月保持全国第一……记者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两年来,24件相配套的法规先后出台,突出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蹄疾步稳、有力有序。
记者获悉,当前,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正在快速有序进行。下一步,海南将围绕全岛封关运作推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
政策加速落地
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
“过去三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虽然面临疫情考验,但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邹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政府管理、执法和服务提供了制度遵循,既划定了较为清晰明确的监管范围,也为相应的开放制度创新保留了空间。另一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经营主体投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行动指南,既划定了底线和红线,也为各类高能级和创新性业务开展降低了制度性门槛。
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在近日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建设专场发布会上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
近年来,伴随贸易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航运航空政策、人才政策、数据流动等各方面政策的加速落地,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让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成色越来越足。
据李宇飞介绍,海南新增经营主体增速连续37个月保持全国第一,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5年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63%。截至今年4月底,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进口货值163亿元。离岛免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单日销售额最高超7亿元。
邹磊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有助于海南持续构建开放型制度体系,这将稳定市场预期,经营主体能够看到中国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从中感受到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同时,此举有助于示范引领,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制度型开放多个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系统集成,促进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使经营主体特别是外贸外资企业进一步看好海南、加码投资中国。
紧贴封关运作
完善配套法规体系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处于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时期,从机场到港口,各个重点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依次推进,全岛封关运作的“硬件”建设也在快速而有序地进行。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星泰表示,海南正紧贴封关运作加强立法,加快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为全岛封关运作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法治保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所所长郭文芹提出,海南要完善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的法治保障:服务于数字领域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构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法规体系;服务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服务于环境保护领域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形成低碳发展的法规体系。
邹磊则建议从三方面发力完善配套法规:一是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管理制度,推动跨境服务贸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更好实现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二是进一步完善税制安排,适时提出简化税制的具体方案。三是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更好保障金融、网络与数据、人员流动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