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LPR调降利好多 政策组合拳在路上

王彤旭    2023-06-20 18:30:46    中国商报网

6月20日,央行公布了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与此前的3.65%和4.3%相比,均下调了10bp(基点)。这是2022年8月以来央行首次下调LPR。

为何调降?

此次LPR的调降早就有迹可循。

6月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1.9%不变,MLF操作利率则由此前的2.75%下调10个基点至2.65%。

而6月13日,央行将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从2.0%下调到1.9%;当日晚间,同步下调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10个基点,隔夜期下调至2.75%,7天期下调至2.9%,1个月期下调至3.25%。

“由于LPR由MLF加点构成,这意味着近期LPR也存在下调的可能性。”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去年8月以来,LPR持续“按兵不动”,最大的约束就在于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是刚性的,使得净息差持续承压。今年以来,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各项下调存款利率的举措落地,叠加政策利率调降,为6月LPR下调打开了空间。

事实上,调整逆回购利率后,MLF利率、LPR都同步调降,这是一个完整的降息过程。不仅如此,LPR下行也符合现实需要——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复苏势头放缓。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银行此前调降政策利率的操作,被市场视为货币政策率先启动的信号。

“此次下调积极响应了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是一揽子提振计划的首张牌,也意味着经济提振的序幕已经开启,具有风向标意义。”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

将带来哪些利好?

与LPR利率调整最密切、最利好的就是贷款买房者。

消费者在买房时,有固定利率和“LPR+基点”的浮动利率两种选择,必须二选一,一旦确定就无法重选,直到贷款还清。如果选择固定利率,那么利率不受LPR变动影响;如果选择“LPR+基点”的浮动利率,则有机会调整房贷利率。

严跃进表示,从房地产贷款的角度来看,此次降息有助于降低房贷成本。随着LPR的下调,预计最近两周各大银行会纷纷下调房贷利率,即普遍会下降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宽松的房贷政策会开启。

据测算,对于“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房贷而言,降息后首套房和二套房月供可以减少57元和60元,30年月供可减少2万余元。若将过去三年LPR降息以及房贷利率下限下调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上最近几年房贷月供每个月差不多可以少还1%。

“降息后首套房贷进一步下调,对于首套房的认购有积极作用。预计后续各地认定首套房的标准会进一步下调,这对于购房者更好享受首套房贷利率具有积极意义。”严跃进说。

此次LPR的调降对信贷也有重要影响。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近两个月来,阶段性、结构性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正浮出水面。银行给予企业的贷款实际利率越低,其能对接的企业信贷需求便越多,客观上能激发更多的融资需求。当前,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参考LPR定价,LPR下行能够有效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激发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LPR的下调对于中长期贷款的成本下降具有实质意义,意味着后续在实体经济降成本等方面会继续发力,这也是当前要重点关注的政策效应。”严跃进说。

降准还远吗?

降息之后,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还远吗?

温彬认为,降息之后,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等有望逐步加码和协同发力,全力促进需求修复。比如,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提速、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力、减税降费举措落地、房地产接续政策出台、加快“保交楼”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大宗消费等政策加码。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货币政策“续力”值得期待。展望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二次降准可以期待,年内存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人民银行对金融稳定的诉求也可能“触发”二次降息。

关于后续还可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判断,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采取“总量+结构”双重宽松,预计仍有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持续发力。在降息方面,预计美联储可能在四季度进入降息周期,中美两国基本面差和货币政策差收敛,我国将出现国际收支、汇率改善机会,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进一步打开,形成降息预期。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前5个月农产品进出口成为外贸新亮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