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曲如晓    2023-06-21 17:05:42    经济日报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既有优势,也存在短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构建起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高端产业对外依赖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亟需补齐。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为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此为契机,我国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过程中着力延链强链补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创新高地,以资源优化配置激发要素活力,以开放合作筑牢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不仅加大了相关产业领域“脱钩断链”的风险,也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着力破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卡点堵点、培育产业链竞争新优势,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吸引力和推动力的关键举措。具体来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围绕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是挖掘要素潜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化人力资本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效率和活力。强化对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畅通资本循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活用好各类人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涌流。

三是以深化国际合作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创新生态。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放宽外资准入条件等有力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从“盆景”到“苗圃” 海南自贸港红利促产业集聚洋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