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023-06-21 17:15:52    新华每日电讯

近段时间,多家跨国企业高管密集来华,纷纷宣布加大在华投入。跨国企业增资的热情印证了,这些企业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某些西方政客打着所谓“去风险”“保护国家安全”的幌子,图谋与中国“脱钩”“去中国化”,但务实的全球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潜力、产业链优势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以实际行动积极拥抱中国机遇。

德国西门子日前宣布,计划在位于成都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人民币,提升在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并成立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借助深圳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加速数字平台建设。“我们的发展战略基于市场机遇制定,中国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谈到企业的选择时这样说。美国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宣布,为了更好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计划未来几年对其位于西安的封装测试工厂投资43亿元人民币,还计划在美光西安工厂加建新厂房,并引进全新且高性能的封装和测试设备。

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增长至关重要。“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中国”,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和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市场至关重要且难以取代。麦肯锡咨询公司中国区主席倪以理的一句,“如果你在寻求增长,答案非常简单。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更是引发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共鸣。

持续升温的投资热度,缘于对中国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信心。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中国市场的超强韧性和巨大吸引力持续显现。一些外国在华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多数外国企业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其中,超过半数德国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近六成美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复苏持积极态度;86%的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长期潜力感到乐观;超过九成日本企业计划扩大或维持在华业务。

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资源集聚之地,中国已成为很多企业新技术的孵化场和实践地。纷纷涌入中国寻求扩大商机的企业中,其业务涵盖汽车、消费、制造业、医疗、金融、电子科技等各个领域。尽管某些政客极力鼓动“去中国化”,但事实证明,大多数外企仍将投资中国视为“必选项”。今年1至5月,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29.7%、179.2%、170.1%和63.3%。中国经济的大海,百舸争流千帆竞,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持续升温的投资热度,还缘于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力度。中国致力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领域逐渐增多,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扩大,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从不断削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从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到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中国正多措并举打造更透明、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中国已基本放开了制造业的外资准入,正在全面有序地放开服务业,未来将合理地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出自贸试验区和全国范围内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开放有力度,投资有热度,“脱钩”有难度。在“脱钩”“去风险”等论调兴风作浪之际,跨国企业毅然选择与中国共赢。中国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获得了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记者樊宇)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龙舟经济”带旺端午消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