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赵 惠    2023-06-28 14:37:54    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除铁路基础设施外,多地重点项目建设当前也在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进一步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也实现平稳增长。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6.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8个百分点。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可控性强,可在预期时间内促进经济企稳、稳定民生就业、改善市场预期,是较好的逆周期政策调节工具。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基建投资均起到了熨平周期、稳定增长的作用。同时,基建投资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能够在关联产业链中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进一步拉动居民收入和消费。

稳基建仍需政策呵护。应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拓展投资有效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紧密围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还应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要充分发挥好政府专项债的作用,科学合理安排专项债券,适度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范围,探索实行专项债投向负面清单管理,加快专项债发行及拨付使用进度。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议适度放宽政府专项债资金总额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以更好地匹配有一定收益项目的投融资需求。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补充项目资本金的作用。拓宽融资方式。多渠道完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机制,大力探索和推广资源补偿项目等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投融资模式。支持通过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等方式,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扩大融资来源。

拓宽有效投资空间也很必要。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双碳”目标战略、立足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以及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老龄化加速等大趋势,都蕴含着许多有效投资的新空间。要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因地制宜,精准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此外,还需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加强政府投资监督与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口径、全过程、全周期、全计划的政府投资依法决策机制。做好常态化项目储备工作。落实项目跟着计划走,项目跟着资金走,项目跟着要素走,支持适度超前布局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的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深化基础设施领域改革。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在要素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企业投资便利度。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前4个月五矿化工行业出口明显回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