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优化数字预算绩效管理

曹堂哲    2023-06-30 15:44:14    经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驱动下,我国数字财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字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数字财政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一些政策的出台也为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如《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等。

在数字财政的框架体系内,各级政府进行了数字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和创新。有的省份创建了涵盖专家评审、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财政综合支出绩效管理,以及评价指标和标准库、项目库、专家库、资料档案库在内的财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绩效工作信息化管理。有的省份通过积极搭建“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撬动数字财政全新升级。有的省份以数据集成为支撑、以全生命周期为抓手,积极推进镇(街)政府财政运行数字化绩效评价。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下一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

同时,数字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嵌入预算管理流程还不够深入,存在“两张皮”现象;预算绩效信息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有待提高;大数据等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在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中的实质性应用还浮于表面;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绩效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等。对此,未来加强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应从多方面发力。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预算决策流程。站在数字政府建设的高度统筹谋划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将数字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数字财政和预算一体化框架中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引入“循证决策”和立项评估决策的理念,将绩效信息作为预算决策和政府决策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将事前评估置于预算编制之前,通过数字预算绩效监管,实现政策和项目的“穿透式”监管,将绩效评价结果信息作为下一轮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管理改善的依据。

其次,强化数据利用,在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提高信息技术含量。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改变预算绩效评估、监控和评价主要靠人工收集资料、填报报表、定性分析和打分评级这种“重程序,轻实质”的做法,在事前评估环节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加强行业研究和政策研究水平,推动财政政策和项目更加精准、可持续。在绩效监控环节,通过加强关键绩效指标的数据分析,实现监测、预警和“穿透式”监管;在绩效评价环节,广泛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预算支出与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关联,更加精准地评价产出和效益,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精准性。

再次,统筹预算、资产和业务,完善数字资产绩效管理体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关于“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指标和标准,有序开展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等要求,加快推进资产管理大数据系统建设,并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嵌入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节约、规范、安全、高效等方面的绩效指标自动生成,实现可视化监测、评价和预警。

最后,强化成本绩效,建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要和预算一体化衔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建立支出结构和成本绩效数据库,做实成本绩效标准。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应用,不断提高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水平。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信托资产规模稳中有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